1968年老农挖地窖突遇毒蛇,正要挥锄头猛砸,却发现毒蛇一动不动

大猫新视野 2023-09-22 16:07:18

1968年,在中国是个特殊的一年,除了处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中国也有很多大事发生在这一年。

在南方,1968年10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拥有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现代化桥梁,同时该桥梁也将中国南北交通连接在一起。

而在中国北方,这一年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而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文物则是以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方式重现人间,充满了戏剧性。

“黑色的毒蛇”

榆树市在现在是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也是整个吉林省出名的产粮大市,更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 ,榆树市曾经连续八年荣获全国产粮第一县市,有着 “粮豆之乡”、“松辽平原第一仓”的美誉。

这也可以看出榆林市在东北地区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1968年的冬天,吉林省榆树市的刘家乡福利村,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农选择了一片荒地,准备在这个地方开垦,为明年的种粮做准备,首先他决定挖一个水井,满足基本的灌溉和生活用水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老农卖力挖掘的时候,锄头“碰”的一声撞到了什么,老农被震的连连后退,稳下身心来,他开始一鼓作气的挖掘,希望找到是什么东西阻止他挖水井,当他小心翼翼的拿锄头拨开土壤,发现挖到了一条懂得僵硬的黑蛇!

老农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但是仍然被那条黑蛇的粗大和僵硬吓到,汗毛竖起的同时扔下锄头就跑远了。

可他转念一想,如果是蛇的话,那敲在它身上的力道足以把它弄醒了,为什么那个东西一点反应没有,同时为什么锄头敲到它身上的声音不对啊?

带着这些疑问,老农漫步走向这条“黑蛇”,定睛一看,什么黑蛇啊,分明是根黑色棍子。

图片来自网络

也不怪这老农眼神不好,这黑色棍子不是直的,一头粗一头细,并且细的那头还有弯曲,猛地一看确实很像一条蛇的脑袋。

老农笑笑,心想自己确实是老了,还会因为一根像蛇的棍子被吓得落荒而逃。

看四下无人,恼羞成怒的老农想着赶紧把这晦气的玩意丢出他挖的洞,但是当他弯腰触碰到这根棍子的时候,他发现这可不是简单的棍子——这是镶嵌满大大小小珠宝钻石的棍子。

老农心里有些惊讶,赶忙用衣袖简单的擦了擦这根棍子,这才大体真正的看清这根棍子的模样。

这根棍子不算长,差不多有老农手臂的一半长,弯曲的细头呈蛇鹰状,眼部镶着两颗黑色的宝石,额头上也有着一块不小的珠宝,通体上有这看不懂的铭文。

图片来自网络

老农再没文化,也知道这个东西有点价值,索性把它揣在兜里,继续挖水井。

挖水井的时候,老农脑子里不停的在想这根棍子,越想越不对劲,有宝石,有看不懂的字,不会是值钱的宝物吧?

想到这里,老农加快了手上的活,草草完工,趁着夜色回到家里。晚上,老农拿温水把这根棍子好好的擦洗了一遍,细细端详,心想着明天去城里看一下,万一是一个宝贝,那就赚大发了,老农激动的一夜未眠。

第二天老农起了个大早,小心翼翼的把这根棍子揣在怀里,向着城里出发,为了保险,他还特地找了当地最大的一家文物商店,希望能有这权威专业的说法。

“老板!老板!”

听到门口有呼唤声,文物商店的老板赶忙走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

“你们这里收宝物吗”,老农问道。

“收的收的,老伯,您有什么需要我们看看呀”,老板客气的说到,心里却不以为然,这种一看就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每天想着发大财,拿着垃圾来这里让他看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个了。

老农从怀里把这根棍子掏出来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老板戴上眼镜和手套细细观摩。

这一看,他就知道这件物品不一般,越看越发觉这件宝物能值个好价钱;老农看着老板盯着这东西一动不动,没什么大反应,以为是什么不值钱的小玩意,赶忙说道:“老板你看,这玩意儿上面还有几颗宝石,您要是不嫌弃的话,我给您单独扣下来卖给您。”

老板一听这话吓得差点把东西掉到柜子上,赶忙说道:“老伯,您这件宝物啊,不是用价钱能衡量的啊,如果我没猜错,他是一件很珍贵的文物,有着很高的收藏意义,用价钱是没有办法衡量他的。”

图片来自网络

老农老脸一黑,咕嘟道“反正就是卖不了钱呗,老板,您给个价,多少我都卖!”

老板犯了难,按道理这疑似不寻常的文物他们这种小店是没权利处理的,但是他也不敢肯定这文物能卖个好价钱。

他想了半天,最后还是说到“老伯,这玩意我没办法收,但是我可以给您一个方法来处置它,您带着这件宝物啊,去文物站或者乡政府,让那里的专业人员给您一个更好的处理方法。”

正值特殊时期,老伯可不敢惹火烧身,随即带上东西跑回了家,赶紧把东西藏起来避避风头,可是仍然不放心,很害怕被按上什么莫须有的罪名。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刚藏好东西,连几分钟还没过去,文物商店的老板就让老农开门,一开门,老农傻眼了,老板身后站着几个戴着眼镜,提着手提箱的中年人,老板介绍说他们是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是来鉴定一下那件文物的。

老农吓傻了,矢口否认自己见过那样东西;这可难坏了这帮工作人员,最后工作人员给老农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做了很多功夫,才让老农同意把藏起来的文物拿出来,而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向上级申请了一辆挖掘机,当作老农配合的奖励。

什么是带钩

经过多方专家界定,老农捡到的这跟棒子,其实是一件带钩。

所谓的带钩,其实是古时候的贵族和文人武士在腰间所系带的挂钩,在古代也有着“犀比”的意思。

主要盛行于先秦、秦汉,然后衰落了很长时间,最后在明清迎来了它另一个繁盛期,总的来说,在历史上也曾经使用了数千年而不绝,其实出名的就像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有着各式的带钩在腰带上。

在明清容像中也有着带钩的出现;在天津博物馆藏的清紫光阁功臣像之《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中也有带钩的身影。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仔细说明白带钩,这还要从衣服说起。

在古代的衣服当然是没有我们现在衣服所具备的拉链和纽扣,这样如果想要系紧衣服或者合拢衣服,那就需要衣襟处的几根小带子---学名“衿”,打个结固定, “衿,衣系也。”---《说文·系部》”。

但是如果有朋友穿过汉服,那你就会明白,那个结系得再紧,他也会松开滑落的,当然,这是因为汉服大多都是丝绸质地的原因。

古代的人为了防止走着走着突然成了“皇帝的新装”,于是就在腰部加了根绳子,其实和我们现代的腰带很像。

而为什么带钩又成了王公贵族的象征呢,这要从更远的时代说起。

图片来自网络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啊,大家都是通身兽皮,没有什么区别,而系紧兽皮所用的东西也都是大差不差的草根、麻绳什么的,就算你是部落首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

而到了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政治制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奴隶制成了当时的制度,这也让统治者和底层奴隶有了社会地位上的区别,泾渭分明而又严格的阶级制度需要靠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和彰显。

衣服作为一个人最明显的外在特征,成为了当时区分身份的最佳物品,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服饰的颜色形制都有明确的规定。

图片来自网络

腰带作为服饰中的重要部分,自然也是如此:质地、长短、系束部位,统统需要按规定来,如果忽略复杂的形制,总体来看,腰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丝帛制成,古称“大带”,或称“丝绦”,男女都可用;另一类是皮革所制,称“鞶革”,或称“鞶带”,主要用于男子。

丝带可以靠互相系结固定,革带则需要在一头缀一个固定的装置,以便扣上另一头;那么这种固定装置其实大体上也有两种,一种成钩状,称为“钩”,也称“带钩”;另一种成环状,称“鐍”,或称“带鐍”。

使用时,将带钩固定在带身一端,钩首穿过革带另一端的小孔,革带开孔端一般会有若干个孔,以便根据腰围调节,或扣在不同位置,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古人也是很潮的。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发展出了更潮的束带方法---在腰带本来应有钩孔的位置安装上一个圆环,束带时带钩并不直接钩挂在革带上,而是将钩首勾挂在圆环上。

到了战国以后,带钩演化成了环形,附有扣针,用时将皮带伸入扣内,然后插入扣针即可。从外观上,和我们现代用的皮带扣已经十分接近了,称为“带扣”,或“带鐍”。由于带鐍扎起来比带钩牢固,受到普遍欢迎。

三国以后,带钩逐渐退出舞台,被带鐍取代。

后期的带鐍,炸珠、錾刻、花丝、嵌宝、玉雕,种种工艺百花齐放,奢侈程度轻松甩爱马仕几条街。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是带钩,下次再带大家慢慢欣赏老祖宗的高定。

图片来自网络

说回带钩,是春秋至秦汉,带钩的黄金期,带钩的材质---金属为主,以铜居多,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带钩还是革带的最佳搭档。材质大多是金属,如金、银、铜、铁,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为数不多。

目前出土最多的,还是铜质带钩,时间跨度从西周晚期开始到魏晋时期。

不过即使是铜制,出土的大多也都经过鎏金,多以金银错工艺在钩体装饰龙凤纹、几何纹,钩首做兽首状,十分雅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各国服饰风格迥异,出土的带钩自然也有不同风格。

而铁质带钩在战国早期的秦墓中开始见到。

图片来自网络

玉质带钩其实在史前良渚文化中就有,但形制比较简单粗犷,推断是穿绳使用,和安装在革带上的带钩不是一回事。春秋时期的玉带钩体型较小,由于工艺水平所限,制作也不如金属带钩精美。

战国时期的玉带钩,和铜带钩形制很接近,大多也是钩首做兽首状,钩体素面无纹,比较简洁。西汉时期,玉带钩上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加长加大,变得更加华丽。

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带钩依然以小型为主,但出现了尺寸更大的琵琶形和曲棒形带钩。

图片来自网络

战国中期到战国晚期,是带钩的鼎盛时期,分布范围广,数量形式多,工艺制作精。这一时期出土的琵琶形和曲棒形带钩数量最多。这一时期的带钩有一个特点---长,有些带钩甚至超过20厘米。除了变长了,战国中期还新出现了牌形带钩,又宽又大。

进入汉代,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带钩向小型化发展,多在2-8厘米,超过10厘米的就已少见。

西汉时期带钩体量较小,这一时期,琵琶形和曲棍形的带钩逐渐定型为钩首以龙头造型为主,钩体弯曲,整体呈“S”龙形。

从王莽篡汉到东汉末年,国家从分到合再到分,政局几经动荡。而历经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东汉疆域又大大扩张。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东汉是历史上带钩的大小差别最明显的时代---小的仅有1.1厘米,大的超过21.8厘米,但也是带钩分布最广的时代。东汉末年,带扣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带钩逐渐被带扣取代,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唐宋时期,由于复古风潮的传播,带钩又卷土重来。材质以玉器为主,工艺更加精致,也融合了一些异域风格。

到了元明清三代,带钩忽逢第二春,出土和传世的数量很多,并且都造型优美、技艺高超、玲珑奇巧。

错金银“丙午神钩”

回到文章开头那根黑色的棍子,其实那根棍子是东汉的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此带钩,整器呈S形,首部似鹰,眼窝嵌两颗黑色玉石珠,前额嵌一绿松右,羽用金银丝错成。

钩身作鸟喙神人,眼窝嵌蓝色宝石,额镶一滴水状绿松石,双手抱鱼,作舂食状。鱼身通体以金丝填成鳞片,体侧嵌二银片,似滴水状。

图片来自网络

鱼置于“神人”怀中,能上下活动而不脱出。尾部作飞鸟,口含一蓝色宝石;双足、双翅卷曲向后成环形。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

上部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造型优美,铸工精巧。

图片来自网络

加之通体错金银,镶嵌红、绿、黑、蓝色宝石,它是汉中央王朝赐予扶余国贵族的遗物。

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珍贵工艺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可谓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0 阅读:0
大猫新视野

大猫新视野

精彩科技视频大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