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曹操的仁厚和刘备的奸诈

大风起于青蘋之末 2023-03-15 14:39:04

在民间,曹操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是老百姓口诛笔伐的“奸臣”,是舞台上阴险狡诈的大白脸,而刘备作为又红又专的代表则站在了正义的一边,留下了多少仁义的旗子迎风招展和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感喟遗憾。今天我反其道而行之,说说曹操的仁厚和刘备的奸诈,想想这真是件有意思的事,犹如小孩子干坏事般的兴奋,希望不会有人朝我扔石头和吐唾沫。

刘皇叔之奸诈证据一:致吕布于非命

刘备创业之初,颠沛流离,不断背叛,不断投靠,屯居小沛时,就在曹操、吕布手下转来转去,后来还投靠了袁绍。吕布被俘后,曾求刘备帮忙说几句好话,刘备当时痛快地点头答应了。然而曹操在杀与不杀吕布悬而未决时问玄德:“何如?”他却有意无意地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句话让本来满腹狐疑的曹操下了杀手,三国中最强悍的一员猛将 吕丧于刘皇叔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下,真是杀人于无形啊。相对于曹操“真小人”的坦荡,刘备“ “伪君子”的两面性在这件事的处理应对中昭然若揭,可见其奸诈。

刘皇叔之奸诈证据二: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和曹操在长坂坡打了一场遭遇战,刘备麾下的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妻儿的重任,由于曹军来势汹汹,且兵强马壮,刘备虽然冲出了包围,但是他的妻儿却被困在了曹营当中。赵云拼死厮杀,最终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追上了刘备,将孩子完好无损地交给刘备,却不料刘备接过阿斗后,竟掷于地下,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万分惶恐,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来,赵云一直为刘备出生入死,直至病逝。后人有诗云: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这收买人心的一招用得实在高明,而且时机恰好 ,因为他当时并无资本来让人无条件追随他,单凭一个虚无缥缈的“刘皇叔”称号,是无法赢得人心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赵云的这一忠心耿耿的行为必须表彰,而且要表彰的感人肺腑,让手下人矢志不渝,刘皇叔做到了。

刘皇叔之奸诈证据三:给诸葛亮一辈子戴上“紧箍咒”

再说刘备在白帝城沉疴难起,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急召孔明前来,临终托一孤,哭着说:“君才十倍曹正,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结果孔明听毕,汗不敢出,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尽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呼?”言讫,叩头至流血。刘备死后,孔明为了刘备的江山永固,鞠躬尽瘁,尽心辅佐刘禅稳坐帝位,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终,这位不世出的奇才病死五丈原,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刘家。刘皇叔临死还给诸葛亮戴了个“紧箍咒”,让他不得不把忠心谱落画到生命的尽头,真是奸诈到家了。

刘备一生投公孙而离间赵云,投陶谦而霸占徐州,投吕布曹操而复叛,投刘表而杀其二子,天下没有一个比刘备更奸诈无耻的了。

再说曹操,在史书的字里行间,抹去云遮雾罩,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竟也有仁厚的一面。

曹操之仁厚证据一:烧书信,体察人性

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文件、书信,发现其中有自己人与袁绍往来的信件,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叛国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都揪出来。但曹操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说,当时的形势,他很清楚,按他的实力,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与刘备的收买人心有本质的区别,他了解人性,说的是心里的真话,只不过他替人们把这话说了出来,让人十分信服。

曹操之仁厚证据二:迎文姬,保护国故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蔡文姬回到汉朝,遵照曹操的意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参加了撰写《续汉书》的工作。有一次,曹操召见蔡文姬,问她:“听说你家里原有很多古书,现在还能记得内容吗?”蔡文姬答道:“从前亡父赐给我古书四千多卷,因为流离散失,一无所存,如今还记得内容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很好!我派十个人,帮助你默写下来。”蔡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默写好了,再给您送去。”果然,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古代珍贵的文献,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曹操对故人情深意重,古道热肠,十分让人感喟,这样的曹操与印象中的大奸臣简直判若云泥。

曹操之仁厚证据三:分香卖履,儿女情长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临死前,有何豪言壮语呢?不,他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这絮絮叨叨的话像是“横槊赋诗”的曹孟德的临终遗言吗?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曹操临终时想的不是千秋霸业,而是妻儿的日常供给问题,象是个慈祥的老人在安顿后事,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

0 阅读:3

大风起于青蘋之末

简介:七十年代的京华梦里人,至爱史论,一周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