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小寿险公司开门红:为啥首爆日哑火,去年数据早露端倪

德馨思辨 2025-01-10 04:10:43

文丨笃悠悠

正如2024悄咪咪地过去了。

2025首爆悄么几的哑火了。

2025年的到来,首爆日的到来,啥也没变。

唯一变的,就是地球又多转了一圈。

首爆炸了个哑弹这事儿,其实看看2024年各个渠道的样子就明白,吱不了几个声。

看到权威的可比口径下的前11月6.3%的人身险总保费增速,更要看到面儿下的细节。

有公开数据显示:

2024年前11月银保保费收入同比实现7个点的增长,但看看新单,负14个点。

一些坊间数据同样显示,2024年的银保有点惨:

全年规保降幅达两成,新单期交好点,打了8.8折。

和银保一样落地“报行合一”的经代,同超1.5万亿保费规模的银保相比,2500亿的身子底儿更薄,但经历的事儿,没少。

有公开数据显示:

2024年前11月,和银保一样,经代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个点,但新单的负增长,则是向着20个点奔去。

可能唯一能欣慰的,就是过去几年最惨的个险,人力似乎企稳了,也是唯一一个新单稳住了正增长的大渠道。

草蛇伏脉,2024年的渠道,就是2025年“哑弹”的导火线。大公司的主力渠道尚且仅有半数增长,对于中小公司而言可以预见,境况如何。事实上,根据交流数据,几乎难以看到正增长者。原因亦明,中小公司最重要的渠道银保、中介已是定局,也决定了一年的走向。

如此看,对于很多中小公司而言,今年的困难或许刚开始。

1 银保仅1/3正增长:太多负增长两位数的,银行系也不行了,只有外资合资正增长上演不一样的战略认知

像开篇说的那样,2024年的银保保费,不好看。

面儿上是前11月7%的总保费增长,-14%的新单保费增长。

里儿是啥?更残酷。

坊间一份覆盖全年的数据显示:

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差不多20来家不到30家,2024年银保渠道的增长不是负数,剩下50多家,全是负增长…且负增长超30%的又占了1/3,大20几家。

保费不好看了,原来的借口是,规模,早不看了,我们都看价值,看期交。

那期交如何?

增额终身寿领衔的炒停售风暴下的银保期交,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已经顾不上了,也显摆不出来了。

为啥?

2024年的银保期交不够看,总体增速负增长一成多,具体到公司上,和规模保费一样,三三开:

1/3正增长,1/3负增长超30%,还有1/3在苦苦挣扎。

更要看到的是,总保费和期交,银行系这个亲儿子都不行了。

2024全年,银行系公司规模保费同比负增长近10个点,除了国民养老近2.5倍的大跨步,以及中荷四成的增长,其他的都一言难尽。其中建信交银负增长近四成,光大永明和中银三星负增长也有二十个点,坐拥最强渠道的中邮,-9%。

甚至一直有领导疑惑,为啥银行系的保险公司,就是差点火候呢?

但,再难的卷子,总有人拿高分。

银保惨烈的另一面,是外资合资公司的“嗷嗷嗷”。先看整体:除友邦外的20来家外资合资公司,2024全年银保规模保费正增长了10个点,期交虽然也差点意思,增速只有两个点,但好歹收盘红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外资合资公司都这么强。规模保费正增长的外资合资公司,只有一半。但起得猛的,都是老牌外资合资公司。

比如华泰,增速超300%;中美联泰,增速近250%,中英增速也近200%,中意、复星保德信也都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后面还有的,是中宏、同方全球这些老资格,增速也都是80%、70%。

外资合资公司在银保上的动作,颇有点趁着中小公司承压收缩时,战略性攻城略地的意思。

可能外资合资公司的攻势,早在友邦入主中邮的时候,就已经在酝酿了。

银保,这个中小公司的主力渠道,人是越来越多了。

2 中介比银保更难堪:这个有价值有前景的明星渠道似乎已经到了最窘迫的时刻

银保难过,看和谁比。

和中介渠道相比,银保的日子不说是吃香的喝辣的,至少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2024年的中介多难过?-16%的新单增速说明了一切。

不够直观?那再看看每个月新单的增速:每月的新单同比,除了开门红的2月和3%预定利率产品炒停售的8、9月,基本都在0刻度线下面。

逐月看看:首月新单先来个-16%的开门黑,随后是4、5、6、7连续四月,新单月月负增长超50%的炼狱时刻,虽然8、9月垂死病中惊坐起,但10月新单就又打回了负增长的原型,11月新单更是超30%的下跌。

还有什么能佐证的,可能就是中介销售队伍向保险公司个险渠道的回流,以及头部中介重要分公司领导的丢盔弃甲。

台面下的,便是反向飞往个险的保单,这也是2024年中介新单坠落的原因。

如同我们在《中介反向个险飞单之谜:10倍体量有多少,200亿?》一文中测算的那样,200亿元飞单,前11月中介新单才600多亿…

虽然12月的数暂时还没出来,但最后的结果估计是显而易见的,和11月不会有什么大的岔子。

毕竟12月没有炒停售:十个点以上的新单负增长,将给这个渠道划上2024年的句号。

但中介渠道面临的挑战,并未随着年关的跨过而重新“刷新”。

2024年8月炒停售最火爆的时候,我们说《报行合一下的寿险经代:大洗牌开始,60%的机构或许活不下来》,中介行业未来三年内会面临巨大挑战,是诸多前线人员的预期。

甚至有人悲观地说,之前五年新开业的中介机构,大概率会有60%至80%停止营业。开业五年以上的机构会持续裁员、降薪来降低经营成本。

中介内卷依旧,但这次卷的,是一次大洗牌。

中介,也是中小公司发力,甚至是部分公司的主力渠道。

3 唯个险守住行业的基本盘:人力基本企稳,新单正增长一成,连续两年收红,但“报行合一”也快了

老话讲,命运要拽在自己手里。

个险是人身险的老底子,几乎是保险公司唯一一个自我可控的销售渠道。过去几年的个险,光是看刷刷刷下降的600万代理人,就知道不行。

从新单保费看,确实也不行。

2019年,个险新单同比+1.3%。转到2020年就不行了:-13.8%;2021年依旧负增长:-12.4%;2022年负增长没那么难看了:-4.5%;2023年,终于反弹了:+29.3%。

2024年前11月,个险新单3800多亿,同比+10%。不出意外,+10%也当是2024年个险的成绩。

偏个题,个险渠分红险道增速超130%,贡献了400亿元左右的新单,占比比10%多一点点,主要的,还是增额终身寿。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杂谈丨一巨头拉爆“开门红”业绩:首爆日飙涨200%,与一个战术的调整》中也指出,增额寿,依旧是现阶段一些个险队伍最喜欢的产品。

保单是人卖出去的,保费是人收上来的。

2024年个险新单在2023年相对高的基数上的正增长,背后离不开人的因素。

确实,这一年,我们看到行业中各种各样的“规划师”项目,各种各样的IP打造计划,承载着一家家保险公司、一位位代理人的转型希望。

不可否认,这股优增优育增员,确实基本稳住了行业人力。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4年12月,代理人数量仍在265万水平,没有像2023年猜测的那样,跌到200万规模去。

而且,从月末人力数的环比来看,260万这个平台,基本站住了:前11个月里面,有4个月人力环比正增长,其中11月环比+0.59%。

不过,个险渠道头上的那个“报行合一”达摩克利斯之剑,迟迟未完全落下,而这也是当前个险渠道最大的变数。

假若是个险“报行合一”在2025年全面落地,叠加低利率环境,个险渠道的保险逻辑和保险故事,可能变得更为复杂,甚至更具压力。

毕竟,费用的大幅下调,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业务员,都不是啥好消息。

最致命的恐怕还是对中小公司的个险渠道:原本在产品和费用方面的优势,伴随利率的不断下行,产品同质化更为严重了,和巨头产品所差不大;唯一的费用优势,在大公司的固定成本、续期方面,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而银保和中介还是这个样子,对于相当部分的中小公司而言,2025年首爆的“哑弹”,搞不好还是今年最响亮的一声了。

1 阅读:222
德馨思辨

德馨思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