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最经典的一首诗,第一句便令世人叫绝,惊艳了千年!

诗愿侃天地 2024-05-25 08:39:45

说起大唐诗人张九龄,可能很多人都知之甚少,可要说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恐怕是天下有情人都会“竟夕起相思”。

事实上,张九龄是我国大唐开元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一生充满了智慧与传奇。

张九龄卓越的政治才能使得他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熠熠生辉。他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大唐,而且对后世的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9岁便能诗擅文,13岁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此后更是青云直上,博取了“岭南第一人”的称号,还成为了我国著名的诗人。

张九龄诗文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哲理性极强。在唐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人墨客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张九龄虽然闻名古今,可他的政治生涯却不太平。在他政治生涯的晚期,他遭到了谗言中伤,最终被唐玄宗免去职务,并被贬为了荆州长史。

张九龄惨遭馋毁,忠而被贬,这使他忧愤难当。所以每当他读韩非的《孤愤》时,都会涕泣沾襟。感慨不已,并因此而写下了《感遇十二首》。

本文即将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的,便是这《感遇十二首》中的一首,叫作《感遇·孤鸿海上来》,其诗如下:

感遇·孤鸿海上来

唐•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这首《感遇·孤鸿海上来》是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四首,属于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36年左右,那时的李林甫与牛仙客执掌了大唐的权柄,张九龄在此二人的谗言之下,被唐玄宗贬为了荆州刺史。

张九龄忠而遭馋,一生的政治理想与信仰得不到伸展,因此他借此诗托物寓意,抒发了其对人生的慨望,以及对理想的操守。

在张九龄的这首《感遇·孤鸿海上来》以寓言诗的形式出现。他以孤鸿自比,而把政敌李林甫、牛仙客比作了双翠鸟,同时也隐寓了自己的身世。

在这首诗中,首句的“孤鸿海上来”恢宏万里,磅礴大气,所以此句一出,便令人拍案叫绝,千古留名。

试想,苍茫大海,洪波万顷,一眼看不到头。而脱离雁群的孤雁,却如沧海一粟,这是何等的渺小?对比是何等的鲜明?

因此,这里的沧海越是阔大无边,上面飞翔的孤雁越是显得无比的渺小。这样的诗情描绘,更加衬托了孤雁的孤寂与落寞。

所以“孤鸿海上来”一句虽然只有五个字,却是恢宏磅礴,宏大无比,注入了诗人的所有情感。

第二句“池潢不敢顾”中的“池潢”本来为积水池或者护城河之意,此处用其代指朝廷。

上一句诗人才说孤雁经历了苍茫万顷的大海的惊涛骇浪,这一句却说孤雁飞越过这小小的“池潢”,却不敢回顾一下。

按理来说,孤雁从沧海而来,什么样的大风大浪它没有见过?什么样的波澜凶险它没有见过?岂会被一条小小的护城河所吓到而不敢回顾?

可实际上,正是因为孤鸿经历了大海中无数的惊涛骇浪,才知道哪怕是小小的波澜,可能也隐藏了无尽的凶险。因此即便是小小的护城河,孤雁它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一句看似急转直下,仓促突兀。可实际上这样的句式安排暗藏巧妙,更加显示了诗人的智慧,因为这只孤雁就是张九龄对自己的自我象征。

他一生在官场上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最终却被谗言所伤。所以即便是很小的风波,他也不得不格外小心警惕。

第三四句“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中的“双翠鸟”即为翡翠鸟。这种翡翠鸟雄性为翡,雌性为翠,其毛色皆是多彩华丽。

而“三珠树”原本为“三株树”,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宝树,这里喻指被李林甫与牛仙客窃取了政治权柄的朝廷。

而诗人之所以把“三株树”说为“三珠树”,是因为《山海经·海外南经》有这样的记载:“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所以诗人说它是“三珠树”。

这两句描写了双翠鸟身披翠绿色的羽毛,把巢穴筑在高高的珍贵的三珠树上。连那经历过惊涛骇浪的高空孤雁,也不敢正面去瞟一眼这气焰冲天的双翠鸟所在的地方!

这里的“双翠鸟”其实是暗喻了得机得势的李林甫与牛仙客二人,他们窃取了高位,气焰熏天,不可一世。

“侧见”二字,刻画了李林甫、牛仙客二人一幅小人得志,残害忠良,权势滔天,不可一世的样子。

诗的第五六句“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紧承上文的三四句,意思是说:“你们这样的翡翠鸟可不要得意得太早了!”

“你们炫耀着自己的一身好看的羽毛,到处金光闪闪的惹人眼球,难道就不怕那猎人们用金弹丸把你们猎杀吗?”

此处是诗人借孤鸿之口,对谗言加害于他的政敌发出了严厉的警告。这样的警告既无愤怒嫉妒之嫌,也无幸灾乐祸之意,而是一种温柔敦厚的诗教。

接下来两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继续紧承前面的五六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

“你们这样的锋芒毕露,恐怕早晚是猎人猎杀的对象;你们以卑劣的手段窃取了高明的地位,恐怕谁人也无法不对你们产生厌恶之情。”

不得不说,张九龄真的是太善良了,别人对他以谗言加害,他却以诗教劝告,显示了张九龄在那个时代的为人处世之道。

然而,羽翼丰满的双翠鸟窃取了高高在上的“三珠树”之地,可孤身海上来的诗人能回到茫茫的沧海吗?还是要流连于小小的“池潢”呢?还是要栖身茫茫太空?最后的两句便是他的回答。

这最后的两句“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即是说:“我在杳无人迹的高空遨游,猎人们虽想猎取我,可他们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呢?”

这两句亦是借鸿雁之口,暗示了张九龄看淡了混乱不堪的官场生活,想远离这样的是非之地,逍遥于贬谪之地的生活之中,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纵观张九龄的这首《感遇·孤鸿海上来》,整首诗以孤鸿为线索,通过对其形象的刻画与境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

与此同时,诗人也借此诗表达了他对官场纷扰的厌恶,更表达了他对那些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人的担忧。

诗中的孤鸿形象既是对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也是对美好事物被世俗所毁的悲痛与无奈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尤其是开篇的“孤鸿海上来”一句,仅仅五个字,却写出了磅礴大气、恢宏万里的气势,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

而诗人在行笔的过程中,诗中的一字一句又都透露出了他处世的智慧,以及对他人的劝诫之意。

而这样的处世智慧,以及其中对他人的劝诫之意,不管是对那已经逝去了的遥远的大唐人,还是对我们眼下的今天的人来说,都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0 阅读:5

诗愿侃天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