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陈独秀进入弥留之际。他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告诫妻子潘兰珍:
我死后你可以改嫁,但是必须记住一件事。
那么,陈独秀所说的到底是什么事?他又为何这样说呢?
三段婚姻,三种情陈独秀的第一任妻子叫高晓岚,两人的婚姻基本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后来陈独秀与高君曼相识,并产生了感情,但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而陈独秀与潘兰珍的相遇,是命运的安排。
他们相识于1927年,当时潘兰珍只有23岁,而陈独秀已经46岁了。
在陈独秀最困难的时候,是潘兰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1932年,陈独秀因为政治原因被捕入狱。
在狱中,陈独秀和潘兰珍收养了一个女儿。
这个女孩原本是狱友的孩子,但狱友出狱后,无力抚养,就把孩子交给了陈独秀夫妇。
1937年,陈独秀终于获释出狱,重见天日。
国民党高官朱家骅多次派人来找陈独秀,希望他能够支持国民政府,并许诺给他高官厚禄。
但陈独秀断然拒绝,绝不会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出卖灵魂。
除了国民党的高官,一些叛徒也试图拉拢陈独秀。
"不妥协"人生他们认为,陈独秀如果能够站在他们一边,就能为他们的行为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但陈独秀对他们更是不屑一顾,直言自己宁可饿死,也不会与叛徒为伍。
陈独秀最终选择了远离是非之地,迁居到了四川江津。
在那里,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主要靠着北大同学会每月300元的资助和《时事新报》160元的稿费维持生计。可这样的生活,难以为继。
有一次,陈独秀家中断粮,连米都没得吃了。但他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愿意低头向别人求助。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卖字画来赚钱。
因为陈独秀的书法造诣很高,一幅字画就能卖出高价。但陈独秀却断然拒绝,他不愿意用自己的才华来谋取私利。
陈独秀晚年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多种疾病纠缠不休。
1942年,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胃病发作时,他会剧烈地呕吐,甚至吐出血来。高血压和心脏病也时常发作,让他头晕目眩,心悸气短。
面对病魔的折磨,陈独秀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医治。幸运的是,有几位好心的医生主动提出为他义务诊治,为他看病,开药。
但尽管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陈独秀的病情却始终没有明显好转。
就在陈独秀病得最重的时候,是潘兰珍撑起了这个家。
鹤山坪石墙院陈独秀旧居大门尽管生活十分艰辛,但潘兰珍却从未抱怨过。
为了给陈独秀准备可口的饭菜,她经常省吃俭用,甚至不惜自己饿肚子。
只是在潘兰珍的精心照料下,陈独秀的病情虽然没有好转,但至少也没有恶化。
1942年5月23日,陈独秀的胃病突然恶化,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临终的叮嘱到了27日凌晨,他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弥留之际,陈独秀拉着潘兰珍的手,一字一句地交代后事。
他说自己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从未想过给自己留下什么。他要求潘兰珍在自己去世后,要把丧事办得简简单单,不要铺张浪费。
他还嘱咐潘兰珍要好好地活下去,也可以组建一个家,过好自己的生活。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和儿女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按照陈独秀的遗愿,把丧事办得十分简朴。
陈独秀的遗体被暂时安葬在江津,直到1947年6月,才被迁葬回安庆老家。
在安庆,陈独秀的遗体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高晓岚合葬在一起。
高晓岚是陈独秀的原配夫人,早年就与陈独秀离异,此时也已经去世多年。儿女们认为,让两位老人在死后团聚,也算是了却了他们的一桩心愿。
陈独秀去世后,潘兰珍虽然悲痛欲绝。
但她还是努力地振作起来,遵照陈独秀的遗愿,开始了独立生活。她搬离了江津,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潘兰珍靠着做些针线活儿来维持生计。尽管生活清贫,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然而,长期的劳累和贫困生活,还是严重地损害了潘兰珍的身体。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多种疾病开始折磨着她。
潘兰珍的晚年生活潘兰珍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医治,只能靠着一些简单的药物来缓解病痛。
1949年,潘兰珍的病情急剧恶化。她的儿女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照顾她,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潘兰珍去世时,只有女儿陈璞和几个亲友在身边。
她们为潘兰珍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葬礼,把她安葬在上海的一处公墓里。
潘兰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坚贞。
她与陈独秀的感情,历经了战争、监狱、贫病交加的考验,始终没有动摇。
潘兰珍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陈独秀的理想和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陈独秀一生坎坷,他的六个子女也都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其中,有三个儿子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大儿子陈延年在广州领导了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3岁。
二儿子陈乔年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29岁。
三儿子陈墨年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5岁。
陈延年陈乔年结语陈独秀的一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和不屈的文人的一生。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却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路上,他坚持原则,不屈从权贵,即使身陷囹圄,也不肯妥协。
即使是在晚年,当陈独秀身患重病,生活陷入困顿时,他也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意背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1] 【上观新闻】——《追忆陈独秀生命的最后时光——两种人的钱坚决不收》
[2] 【澎湃新闻】——《党史专家徐光寿:陈延年陈乔年如何走向马克思主义》
[3] 【河南卫视】——《两万改两字,不为也》
[4] 【上观新闻】——《追忆陈独秀生命的最后时光——两种人的钱坚决不收》
[5] 【齐鲁壹点】——《陈独秀: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