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第一部最好

DrawKer 2024-10-15 10:45:53

这不是哈利波特第一次在国内院线重映,而且似乎只要市场上有一点风吹草动,那个额头上有闪电疤痕的男孩就会又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2002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次登陆中国院线,当时只是小学生的我还是在学校组织的礼堂活动里有机会看到这样的电影。

那个时候的,社会上还不流行什么IP改编之类的专业词汇,也只有一小部分同龄人知道,这魔法片的主角和书店里那个小说一模一样。

一个天赋异禀却被亲戚虐待的魔法孤儿,一封来自魔法世界的入学通知,以及由此解锁的所有奇幻冒险与珍贵友谊,这大概是许多小朋友睡前DIY的绝佳剧本了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故事魔力,《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影视改编经过了千难万险,从“梦幻大师”斯皮尔伯格拒绝拍摄,到一、二部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漫长的选角过程,整个项目似乎时刻都面临着要告吹的风险。

角色到底能不能贴脸、魔法设定够不够奇幻以及对原著的改编该不该大刀阔斧,始终是创作过程中无法逃避的关键点。

虽然后续经历了团队变更,但整个系列必须要感谢克里斯·哥伦布奠定的基础,包括对移动楼梯等多个魔法场景的设置,不仅在后续剧情上起到关键作用,更让那份属于童年的大胆冒险一直延续到2011年最后一部上映。

市场反馈同样是真金白银的认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美国上映第一天就打破了票房纪录,同时成为当时票房紧随《泰坦尼克号》的英国第二名选手,是整个系列仅次于大结局篇的赚钱能手。

但最厉害的,还是幕后操盘手华纳,从魔杖到巫师袍再到整个项目的影视乐园落地,一个IP的生命力能有多强大,已经从银幕上彻底落到了现实生活里,而“如果能收到霍格沃兹的来信”也成了孩童的美梦与成年人的安慰。

作为一个从小蹲厕所都得看哈利·波特故事的粉丝,自从它在2011年影视化结束后,也还是会在某个周末找来第一部仔细品味,把霍格沃兹城堡拼好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那些小时候没听懂的计划也都在成年后变成了小儿科的伎俩,可仍然会感谢在那个资源并不丰富的童年里,罗琳女士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叫做魔法的火种,以及所有为了让梦逼真付出努力的人。

不换主角,不改模式,浩浩荡荡地拍摄到完结,这是戏里三位小主角的情感映射,更是整个系列与无数粉丝的美好约定。

也许,就算是请出哈利·波特也没办法邀请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但这样的故事仅仅是存在过,就已经是一份跨越多年的传世珍宝。

不吹不黑,追个热点,说个观点。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