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航天科技集团正式宣布,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技术已成功通过长时间热态测试。紧接着,在12月29日,网络上流传出一组照片,一架新飞机正在试飞,疑似采用了爆震发动机。那么,轰-20会采用爆震发动机吗?
一、何为爆震发动机?爆震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爆震燃烧”原理驱动的先进动力装置,其核心在于“爆”,即物质压力急剧上升并瞬间释放的过程。这种独特的燃烧方式,使得爆震发动机在燃烧速度和反应物转换上展现出极高的效率,远超传统发动机,从而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输出。在爆震发动机的众多类型中,脉冲爆震发动机(PDE)与旋转爆震发动机(RDE)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两大主流。脉冲爆震发动机虽可与涡扇发动机结合使用,但旋转爆震发动机则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其热效率更为卓越。
然而,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结构也更为复杂,它利用环形腔室引入燃料,通过主燃烧室的旋转,使可燃混合气体与高温高压燃气在燃烧室内高速旋转,形成稳定的爆震波,最终通过同轴环形喷管释放巨大推力。这种连续燃烧的特性,赋予了旋转爆震发动机更为稳定的性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旋转爆震技术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可应用于打造冲压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不过,要想增强旋转爆震发动机的性能,就必须提升进气速度这一关键环节。只有当高速气流涌入燃烧室,才能促成高压且易于燃烧的油气混合体的形成,进而显著提高爆震效率。那么,轰-20会采用爆震发动机吗?二、轰-20会采用爆震发动机吗?应该不太可能。众所周知,在技术验证机或早期原型机的设计阶段,对于航空发动机的选择需秉持极度审慎的态度。这种做法旨在保障两方面。一是确保飞机试飞过程中的可靠性,避免因发动机故障引发飞行安全问题;二是简化试飞验证流程,加速完成如航电系统性能、低可探测性等关键性能的测试。鉴于此,轰-20采用爆震发动机似乎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我们仅初步实现爆震发动机试飞,仅标志着我国具备脉冲爆震发动机自主研发的能力,但距离实际应用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因此,将爆震发动机应用于新一代作战平台的研发显然为时过早。它需历经漫长的技术验证,才能正式立项,立项之后,还需深入展开工程研发,直至技术成熟,方能转入工程应用阶段。据此合理推测,爆震发动机更可能应用于新一代作战平台之后的下一代作战平台之上。随着轰-20的逐步逼近,美国开始胡言乱语。三、美国预测轰-20亮相时间靠谱吗?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军事实力评估报告”中,五角大楼对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轰-20的前景做出了预测,断言其“在2030年代之前面世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回顾过往,美国情报机构在预估中国军事装备进展时,误判频出。例如,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曾预言中国隐身战斗机不可能早于2020年问世,但事实却证明这一预测严重偏离实际。歼-20战斗机的提前部署,不仅否定了美国的预判,更凸显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迅猛崛起。进入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再传捷报。珠海航展上,歼-35战斗机的惊艳登场,以及年末六代机的突破性亮相,再次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反观美国,其空军六代机项目“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正面临技术与预算的双重挑战,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一系列挫折,使得五角大楼昔日宣扬的技术领先地位黯然失色。美国难以接受在军事科技上被超越的现实,这种根深蒂固的自大心态,妨碍了他们对中国军事科技进步的客观认知。因此,美国对轰-20的预测,更像是一种主观臆断的自我安慰,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总体而言,美国对轰-20的展望难以令人信服。我们应当秉持客观、理性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军事科技发展,对中国在军事装备领域持续取得新成就充满信心。那么,大家觉得轰-20什么时候会问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