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敌我,不要把人都搞到对立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菜根谭》中有话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多时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双赢。有些人就像个斗士,对谁都想怼一下,不是想压压这个,就是想压压那个。殊不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原理。有一句名言:残暴的统治者把你逼到走投无路时,不要忘记你身后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反抗,记住这并不可耻。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给对方留条活路,你也受益无穷,就像兵法讲的,包围敌人要留个缺口,否则敌人必然要拼命反抗的。
有句话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表明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利益问题。把各方面的利益问题摆弄明白了,自然就可以减少尽量多的阻力,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光想着怎么怼别人,怎么压别人,就只是唯我独尊,那样只能是给自己不断树敌,最终只能众叛亲离,自取灭亡。秦朝和刘邦的做法正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离的军队已经覆没(见背景材料),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则屯驻漳水的南面,两军对垒相持,尚未交战。秦军几次后撤,二世为此派人去责问章邯。章邯颇为恐惧,遣长史司马欣前去探探情况。司马欣抵达咸陽后,在皇宫的外门逗留了三天,赵高(当时赵高已经把李斯设计诛杀,并把二世架空,自己专权朝政)也不予接见,表示出不信任的意思。长史司马欣惊恐,奔回他的军中,不敢再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来追赶他,但是没追上。司马欣回到章邯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中专权。现在作战如果能够获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不能取胜,便免不了一死。希望您对此仔细斟酌!”
陈馀也写信给章邯说,白起、蒙恬这么大的功劳都被斩杀了,你这任秦将三年,损失的兵力也以十万计,而诸侯国仍蜂拥而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谀奉承,现在情势紧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杀掉,所以就想杀你顶缸,好逃脱他的灾祸。你还不如倒戈称王,与各诸侯军联合攻秦,总好过全家被杀啊。
章邯狐疑不决,暗地里派人到项羽军中,想要签订和约。和约未达成,项羽派蒲将军领兵昼夜兼行地渡过漳水三户渡口,驻扎在漳水南面,与秦军交锋,再次打败了他们。项羽随后又统领全军在污水边进攻秦军,大败秦兵。章邯于是派人求见项羽,想订立和约。项羽即召集军官们商议说:“现在军中粮食短缺,我想就答应他们议和的要求。”军官们都说:“可以。”项羽便与章邯约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上会晤。订立盟约后,章邯进见项羽,流着泪向他诉说赵高的所作所为。项羽就立章邯为雍王,将他安顿在楚军中,并命长史司马欣任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先头部队。
刘邦率军攻破了南陽郡。南陽郡守败逃,固守宛城。刘邦领兵想绕过宛城西进。张良劝他道:“您虽然想要尽快入关,但是目前秦军尚兵多势众,且又可据险顽抗,倘若现在不攻下宛城,一旦宛城守敌从背后夹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阻挡,将是很危险的!”刘邦于是连夜率军抄小道返回,放倒旗帜,在天没亮时,将宛城重重围住。南陽郡守见状想自杀,他的舍人陈恢说:“想要寻死还早了点儿吧。”就翻越城墙去见刘邦说:“我听说您曾受楚怀王之约,先攻入咸陽的即在关中称王。如今您滞留在这里攻打宛城,而宛城很大,连城数十座,城内军民自认为投降也是必死无疑,故都登城坚守。现在您整日停留在这里攻城,士兵死伤的必定很多,如若您率军撤离宛城,宛城的守军又肯定要尾随追击。这样一来,您在前则耽误了先入咸陽者称王的约定,在后则有遭到强大的宛城守军夹击的忧患。我为您着想,还不如订约招降,加封南陽郡守,仍让他留守郡中,而率领他的军队一道西进。这样,那些没有投降的城邑,闻讯就会争先恐后地打开城门等候您的到来,届时您就可以通行无阻了。”刘邦说:“好!”秋季,七月,南陽郡守吕举城投降,刘邦封他为殷侯;并封给陈恢享用一千户的赋税收入。
于是刘邦率军西进,所过城邑没有不降服的。待到达丹水时,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也归降了。刘邦又回攻胡陽,遇见番君属下的将领梅,便与他一同攻打析和郦,二地都投降了。刘邦命令军队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
想要成大事,就不能总为自己树敌,相反的还要多搞些盟友,只有这样大事才能成功。秦二世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心思,国家大事啥都不管,赵高又是在那瞎胡闹,根本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终于把这个唯一可以依靠的平叛主力章邯给逼反了。飞扬跋扈惯了,搞不清形势,胡作非为,能提正确意见的人都说不出来话了。也只能这么解释了,不然真的让人难以理解秦朝的行为,轻易的把自己的主要力量给整到对面,好让自己迅速灭亡?
项羽也很有意思,投降可以,但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你打服了再谈,但是也不把对方逼上绝路,只是为了掌握更多的主导权,当得起一个“霸”字。刘邦在围宛城的时候,听取了陈恢的建议,打的话对谁都没有利益,和而攻秦的话,大家都能得利。当然核心的问题还是秦朝太过不得人心,有一个带头的就全都反了。这往大了说,就是分不清敌我,把人都推到了对立面。
总之,对抗和竞争谁都难免要遇到,但是把人逼到没有退路而不顾一切的反抗时,自己肯定也要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在考虑核心目标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明智之举,才能成大功、立大业。
背景材料:威震天下的楚霸王
秦国大将章邯击垮了项梁的部队,便认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忧虑,于是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大败赵军,而后率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全部迁徙到河内,铲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秦将王离领兵将钜鹿团团围住。陈馀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获得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北面,章邯驻军钜鹿南面的棘原。赵于是几次向楚请求救援。
宋义这个人有点眼光,能看到项梁的骄兵必败,也懂军事,把楚怀王聊得很高兴。所以,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去援救赵国。宋义带领军队到达安陽,就趴那不动了,停留了四十六天不进兵。项羽看得着急,催促他赶紧进兵。他还想玩个渔翁得利的把戏,认为秦军打胜了,就会疲惫,即可乘秦军疲惫之机发起进攻;打不胜,就率军擂鼓西进,这样便必定能够攻克秦了。还下令说,不听命令的处斩。
宋义随后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为相,并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大摆宴席招待宾客。当时天气寒冷,大雨不停,士兵饥寒交迫。项羽便道:“本当合力攻秦,却长久地滞留不前。而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贫困,士兵吃的是蔬菜拌杂豆子,军中没有存粮,竟还要设酒宴盛会宾客,不领兵渡黄河,取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以秦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势必战胜。赵被攻占,秦军便将更加强大,哪里还会有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军新近刚刚吃了败仗,楚王坐立不安,集中起全国的兵力交付给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不体恤士兵,而去屈从于一己私利,不是以国家为重的忠臣啊!”
项羽趁着早晨去进见上将军宋义时,在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出帐后即向军中发布号令说:“宋义与齐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这时,众将领都因畏惧而屈服,无人敢于抗拒,一致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家中的人,如今又是您诛除了乱臣贼子。”于是就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即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追至齐将他杀了。并遣桓楚向怀王报告情况,怀王便让项羽担任了上将军。
故齐国国君田建的孙子田安攻下济水以北的地区,跟随项羽援救赵。
章邯修筑甬道连接黄河,为王离供应军粮。王离军中粮食充足,即加紧攻打钜鹿。钜鹿城内粮尽兵少,张耳便几次派人去叫陈馀前来营救。陈馀估计自己兵力不足,打不过秦军,故不敢到钜鹿来。如此过了几个月,张耳勃然大怒,埋怨陈馀,派遣张、陈泽前去责备陈馀,陈馀说,我不能去白白地使全军覆没啊,共同赴死,就如同把肉送给饿虎,有什么好处呢。但张、陈泽要挟陈馀一同去死,陈馀于是便派张、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是到了那里就全军覆没了。当时,齐军、燕军都来救赵,张敖也到北面收集代地的士兵,得到一万多人,但是来后却都在陈馀军队的旁边安营扎寨,不敢进攻秦军。
项羽杀了宋义后,雄威震慑楚国,就派当陽君黥布和蒲将军领兵两万渡黄河援救钜鹿。强攻的战果不大,于是截断章邯所修的甬道,断了王离的粮道。项羽便率全军渡过黄河,破釜沉舟,只携带三天的口粮,要决一死战。一到钜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接战,经九次交锋,大败秦军。章邯领兵退却。各国的援兵这时才敢出击秦军。杀了苏角,俘获了王离。当时的情况是,楚军的雄威压倒了诸侯军;援救钜鹿的诸侯国的军队有营垒十多座,却都不敢发兵出击。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见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这样打败了秦军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跪着前行的,谁也不敢仰视。项羽从此始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