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看到大家都在说,“学会凑十法,孩子再也不用掰手指计算了!”很是心动,以为凑十法一定是来拯救计算难题的。但是,用了后发现,孩子很崩溃。哪是什么计算神器,简直是整人狂魔。
二宝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只要不进位,两位数直加,列竖式计算,也能准确无误。于是计划着适当拔高,学学20以内进位加法。
试着让二宝做题,他就伸出了手指,发现不够,还让我借给他几个手指,算了几道就不耐烦了。
想起了有小孩为此想出的各种花招,有自己做手指的,有用妹妹手指的,有用脚的,可爱极了。
当时就有朋友贡献了“凑十法”,现在我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也想着用用这广为传颂的方法,因为不太懂,还专门买了一本计算题卡。
01
首先考查了一下10的所有组合,能轻松做对,然后就进入了凑十法的理解阶段。
因为有图示,理解起来并不难。
比如4+8=?
先看8和哪个数组成10,是2。再看4分成2和几?是2。
那么10+2=12,最终的结果就是4+8=12。
在有图示的情况下,二宝很快了解了整个运算过程,理解了凑十法的做法,连续几天做例题都能做对。
当时感觉很不错,把超过10的计算转化成10以内的计算,适合孩子的水平,孩子就能应对自如,再也不用焦虑怎么借手指的问题了。
但是,进入实操后,却发现凑十法根本用不起来,孩子没有办法在大脑中构建一张图,看着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
比如3+8=?
要把哪个数凑成10?剩下的数要怎么分?把哪几个数加起来?感觉像一团乱麻,理不清楚。
我又查了一下凑十法的口诀: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二宝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看大数?看了大数怎么分小数?无法做好拆分,就无法凑成10,无法完成最终计算。
看着二宝为难的样子,我想他的思维可能还没有达到应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程度,那就再搁置一段时间吧,说不定老师讲了就懂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也讲了凑十法,和我们用的图示法一样,但是二宝完全听不懂,在课上也没跟着写,回家更是提也不想提。问的急了,就快哭了,对此非常排斥。
众人叫好的凑十法,原来也不是什么万能神器啊!
02
当然,不能否定凑十法!
我发现,图示解析的凑十法,对于理解加法进位来说,有一定帮助,至少给孩子一个提示,没学过的知识可以分解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但是,如果强行让孩子背一些口诀,机械去套用,孩子会感觉非常抽象,大脑转不过弯来,产生挫败感。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让孩子理解并愿意去实践,才有利于以后的思维发展。
我认为,需要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理解凑十法,再简化做法让孩子使用凑十法。
于是,我不再纠结让孩子非要掌握书上写、老师教的凑十法,而是换了一种方式。
我先给二宝出了一题,5+9=?
然后拿出马克笔,一边摆出9支笔,一边摆出5支笔。
问二宝:9+几等于10?
二宝回答:1。
我把5支马克笔分成了4支和1支,告诉二宝:那从5里面借个1,1和9是不是就凑成10了?
二宝点头。
我又问:5支马克笔拿走1支,还剩下多少?
二宝回答:是4支。
我问:如果这3堆马克笔加起来是多少呢?
二宝说:9+1=10,10+4=14。他说完,还从头到尾数了数这些马克笔,还真是14,就知道了加法和实物的数量是对应的。
我指着算式说:算题的时候可以这样想,9跟5借了一个1凑成了10,5少了一个1,就是减去一个1,成了4,再把10和4加起来是14。
我在纸上给他做了示范,9+1=10(把1写在等号后面),5-1=4,所以是14(再把4写在1后面)。
问他懂了吗?二宝表示:我发现我会了!就自己做起来。
做了一页,刹不住车,又做了一页,检查发现全对。孩子认为这种方法是可理解的,能应用的,轻松的。
所以,凑十法完全可以变通,切勿生搬硬套,而是在理解基础上学会正确应用。只有孩子能理解,能用起来,才算是好方法。
03
最后总结一下凑十法要避免踩的坑。
1、不必死记硬背“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等口诀,孩子只要先学会10的分成,自然就知道哪两个数相加等于10,在大量练习基础上能脱口而出。
2、不一定非要看大数,根据自己的习惯看哪个数都可以。比如习惯看右边的数字,就把右边的数字凑成10。如果再去找大数,还要比较大小,又多了一个步骤。
3、不一定非要拆小数,直接用减法,孩子也能得心应手。比如,看辅助右边的数凑成10的数字是几,用左边的数减去即可。孩子已经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算这些都是小菜一碟。
写在最后:凑十法可以很方便的让孩子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但关键在于孩子能理解,能灵活运用。如果用不对,就是让孩子感觉弯弯绕绕,增加理解负担、记忆负担、计算负担。
你家孩子在用凑十法了吗?你有什么心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