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补肾果”,长得像杨梅的野果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楮实子

小吴上农村 2025-03-26 22:27:43

在春天的农村,山上很多的野果子都长出来了,生活在农村的朋友们,在野外劳作的时候,看到好吃的野果子都会忍不住采摘些来吃的。

但是在农村野外有一种长得像杨梅的野果子,却很少有人采摘来吃,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楮实子,农村老人俗称“补肾果”,它的价值却非常的大。很多人却还不知道。

楮实子是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是一种药材的名字。

构树是农村一种常见的高大落叶乔木植物,它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它的身影几乎遍布全国。

它对生长环境从不挑剔,适应性特别的强,而且生长迅速,一年都能长很高大,它在农村的山坡、城郊、河边、路旁,还是院内,都能看到它成片分布的身影。

这种构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而楮实子便是雌树所结的果实。构树结的果实,开始的时候是青色的,然后慢慢的变成深红色,到了完全成熟后变成鲜艳的橘黄色或红色,与我们常吃的水果杨梅特别的相似,甚至它的个头还比杨梅要大。一个个的鲜红欲滴的果实挂在枝头,非常耀眼。

构树的果实,形状多异,有的呈卵圆形,有的宽卵形,长得有点扁,表而看起来棕黄色,如果仔细一看,还能发现它有网状的皱纹和颗粒状凸起。用手轻轻地一压,就会破碎。

其实这种构树的果实,完全成熟后是可以当作果实来吃的,只是因为它的果实是暴露在空气当中的,灰尘容易进去,还有鸟类与野兽喜欢啃咬,不是很卫生,因此,大家在采食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选择远离公路的地方采摘,公路边灰尘多,容易吸附灰尘,还要采摘时要选择完好的,啃烂的就不要采摘来吃。

构树果晒干后就是中药材楮实子,它的药用价值自古就受到医家的推崇,楮实子味甘,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滋肾、清肝、明目、利尿等诸多功效。在治疗肝肾虚弱方面,楮实子有着显著的疗效。

肝肾不足常常会导致腰膝酸软、虚劳骨蒸等症状,此时,楮实子便能发挥其滋补肝肾阴的特长,与枸杞子、黑豆等配伍使用,能有效缓解身体的虚弱状态,减轻阴虚无力、热气自骨头里透发出来的不适感,改善头晕眼花等症状。

对于肾虚导致的腰部酸疼,可将楮实子与杜仲、川断、怀牛膝等药材一同使用,以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若伴有阳痿症状,再配伍枸杞子、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等,能起到温补肾阳、改善性功能的效果。

因此,农村这种构树果,一些懂它作用的人就把它叫做“补肾果”,它是根据它的价值来取名的。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取名方法。

楮实子始载于汉代《名医别录》,又名为楮实、榖实、榖子、楮桃,在秋季的时候,采摘成熟的果实洗净,晒干后,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即可。

构树除了果实可入药,同时它的花穗还可以当作野菜吃,可以炸着吃,可以蒸着吃,还可以凉拌来吃。

它的树皮,在古时还是用来造纸的原料,也有农村人用它的皮来加工成绳索,经久耐用。

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喂猪,叶子粗糙,用来洗碗非常的好。

构树的作用还是很多的,尤其是果实有着“补肾果”的俗称,平时大家可以采摘些来吃或者是晒干后收藏起来慢慢的用,你家乡有这种构树吗?

0 阅读:4
小吴上农村

小吴上农村

分享农村生活,人文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