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为何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因为代价太惨重

曹佳明说 2021-09-21 15:18:00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顾延之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我们心里是非常著名的,而且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讲的是宰相蔺相如智保和氏璧,让秦国败让的故事。可后续如何却很少有人提及!

01完璧归赵 将相相合

当时的秦国毫无征兆的通知赵国,以十五座城池换找过的国宝和氏璧。

这个宝贝一旦落入秦国,必是有去无回,赵国上下心乱如麻,毕竟面对秦国这样的强国和国宝实在无法权衡。

不给和氏璧,害怕秦国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给了和氏璧那就是把宝贝白白送人,丢了国家的体面和尊严。

最后蔺相如站出来,愿意出使秦国保障赵国国宝。并承诺如果秦国拿不出等价交换的东西就必保障和氏璧直接回来。

蔺相如只带几位随从就动身入秦。见到秦王后,果然对方只想强取豪夺。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威胁秦王说,如果不把城池给赵国,那就连人带这块美玉,一起撞死在大殿之上。

秦王爱惜美玉,最后不得不放回蔺相如和和氏璧。这件事情让赵王更加看重蔺相如,并且蔺相如也一战成名,在国际外交上获得很大的声望。毕竟面对当时的秦国,能站出来硬钢的也只有蔺相如。

这让建立军功无数的廉颇很不满,一个耍嘴皮子的居然比自己卖命作战的地位还要高。于是总是出言侮辱蔺相如。

好在蔺相如为人大度,凡事以国家为重,十分忍让廉颇,后来廉颇也感动不已,敬佩蔺相如的人品,二人最终成为好友,这就有了将相和的故事。

02美玉回国 祸端开始

这个以弱胜强的美好故事到这里就基本结束。那后续如何却很少提及。究其原因就是赵国为“完璧归赵”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从完璧归赵说起:秦国一个小小要求就引得赵国上下惶恐不安,无人敢应。

其实不难看出赵国的国力已经非常弱小;其次蔺相如为保赵国尊严,只能玉石俱焚以死相逼,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谈判筹码的。

再说完璧归赵后,赵国有得到实际好处吗?秦国有损失吗?

于秦国,他们只是想通过和氏璧试探赵国实力。于赵国他们要保住的不是和氏璧和尊严,而是生存下去的机会。

秦王本想用侮辱的方式让赵国折服,没想到这招没用,于是马上调整战略,进行武力攻打。

03长平之战 惨败国弱

于是发动了有名的长平之战。那这场战役中,蔺相如和廉颇都有什么贡献呢?

人民或许只记得纸上谈兵的赵括被白起打得大败而亡。在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大战中,蔺相如作为外交官没起到任何作用。

而廉颇作为名将,在与秦国的对阵中没有一次成功。多次挫败之后,廉颇干脆丢盔弃甲不在打仗,一直躲在城池之中。

廉颇所对战的并不是白起这样的大将,而是普通将军,结果却打的廉颇只能逃跑,可见实力一般。

后来廉颇,在长平之战中表现也是十分平庸,最后赵王不得不用赵括替代廉颇。

而秦王得知阵前的廉颇换成赵括,立刻就把名将白起派到阵前。可想而知秦王是知道赵括的雄厚实力的。

在史记的记载中,并没有描述廉颇去向。只记载了后来赵军被分为几部分,赵括带领自己的部分军队进行突围战,还有大量有实力的赵军部队被保护在堡垒里。

这时候秦军赶到包围赵括和他的部分军队,最后赵括惨死在秦军刀下。

好在赵括的这个决定保留了不少赵国军队,让赵国还有能力和秦国继续作战。不得不说赵括还是有一定的战术和谋略的,但是还是不敌秦国的谋略和实力。

自长平之战之后赵国走上最后的挣扎,但是赵国战败的结局已经注定的。

04国力锐减 走上末路

其实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之后,蔺相如和廉颇都在赵国的历史上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没有对赵国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

长平大战此后赵国实力大减,在公元前222年亡国。

当今史学界研究表示:蔺相如在长平之战的几年里去世。不难想象一个爱国之人,看着国家衰败是怎么痛心疾首、带着悔恨离开人间。

而廉颇战败后也是客死异乡。就这不难解释为什么语文老师只讲完璧归赵的故事了。

参考文献:《史记》

0 阅读:319
评论列表
  • 2021-10-09 09:27

    胡说八道,这样随意曲解历史有意义吗?纯粹博流量

曹佳明说

简介:游戏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