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难奏效,对华强硬政策反噬美国经济,选情告急下求和中国。
随后中方开出三道“免谈”底线,那么这三条底线,美国能接受吗?中美贸易未来走向何方?
中美贸易
最近中美关系,似乎有了些微妙的变化,特朗普政府不再像以往那样把关税大棒挥舞得震天响,反而开始释放一些希望“谈谈”的信号。
这风向一转,自然引得全球市场竖起了耳朵,但这究竟是冲突缓和的迹象,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序幕?恐怕还需要仔细掂量。
特朗普政府态度的转变,并非一时兴起,更多是内外压力下的现实选择。
在美国国内,持续的贸易战早已让不少人叫苦不迭。共和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民主党更是乐于抓住这个痛点持续攻击。
商界尤其是制造业和农业领域的利益团体,更是直言不讳地要求停止对抗,毕竟,出口受阻、成本上升实实在在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这些人里,不少可是特朗普曾经的核心支持群体。
同时,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也开始传导到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中。
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等价格攀升,让民众的钱包感受到了压力,抱怨声自然渐起,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因经济受损而对联邦政府的政策提出了法律挑战。
国际上,美国试图拉拢盟友一同对华施压,效果也并不理想,欧盟、加拿大等传统伙伴不仅没有亦步亦趋,反而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措施采取了反制。
法国开征数字服务税,直接瞄准美国科技巨头;英国等国也公开批评美国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破坏。一圈操作下来,美国发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特朗普政府的号召力也打了折扣。
内外交困之下,继续加码关税显然只会让局面更加棘手,国企业受损加剧,民众不满情绪累积,这对于即将面临选举考验的特朗普政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政治风险。
因此,从最初的强硬施压,转变为寻求对话,可以说是形势比人强,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策略调整。
面对美方释放的信号,中国这边的立场一直很清晰,要谈,大门敞开;要打,奉陪到底。
中国商务部多次重申,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想靠施压、威胁来达成目的,这条路在中国这里走不通,美国若真想解决问题,拿出诚意是前提。
北京划下三条清晰红线
中方明确提出了三个核心条件,可以说是精准地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停止单边施压和挑衅言论,这意味着美方需要管住一些官员的嘴巴,使用攻击性词汇抹黑中国的行为必须停止,那种一边升级对抗、一边又想谈判的矛盾做法,中方显然不接受。
第二,台湾问题上不容含糊,美方必须切实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任何形式的“挺台”动作,包括对台军售和官方往来,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任何试探行为都将引发中方的坚决回应。
第三,谈判代表必须得到特朗普总统的充分授权,这一点是汲取了2018年谈判的教训。当时,美方代表团在谈判过程中多次出尔反尔,导致达成的共识被推翻,谈判最终破裂。
中方要求美方派出能够“现场拍板”、并且其承诺不会被白宫轻易否决的关键人物,以确保谈判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这三条底线,不仅要求美方拿出实际行动,更是在考验其政治诚意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中方并没有展现出急于重返谈判桌的姿态。
至于特朗普提到的“中方已多次联系”,其真实性有待核实,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在当前局面下并不急于求成。这种从容,并非故作姿态,而是源于其应对贸易摩擦的底气。
中国从容布局
面对美国的贸易施压,中国的应对策略一直是多管齐下,既有“硬反制”,也有“软缓冲”。
在贸易层面,除了对等的关税措施,中国还动用了出口管制、制裁执意损害中国利益的美国企业、以及在WTO框架内提起诉讼等多种工具,力求精准打击,增加美方的痛感。
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外贸优品拓内销”、“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和帮助外向型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对冲外部风险。
此外,中国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实现了5.4%的增长,超出了不少市场预期,这为中国在贸易摩擦中保持战略定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外交层面,中国也在积极加强与东盟、日韩等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此来平衡和对冲单一市场风险。
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则显得更为急迫,他不只对中国示好,对欧洲盟友似乎也在尝试缓和关系。
例如,在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会面时,特朗普放出豪言,称与欧洲的贸易协议“肯定能达成”,而且暗示能在90天内搞定。
这种急于展示“交易的艺术”的心态,背后很难说没有选举因素的驱动,甚至在备受关注的TikTok问题上,特朗普也改口称,可能要等到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后再做处理。
这番表态,几乎等于间接承认,类似TikTok这样的议题,更多是他手中用于极限施压的筹码。如果不触及核心的贸易争端本身,其他问题都可能只是烟幕弹。
然而,中国显然不会按照特朗普设计的剧本走,无论是TikTok的命运,还是芯片等科技领域的博弈,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中。
如果中方不点头,美方单方面的算计很难奏效。根本逻辑在于,中国不会参与缺乏诚意的谈判,更不会接受有损自身核心利益和原则的协议。
信源:中方是否会就关税同美开展谈判?中国驻英使馆回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0
Dong
记住2025年是世界历史伟大转折的一年,这年开起,美帝衰落,中国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