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新世界》后实在找不到什么感兴趣的影视剧,于是,冲着孙俪这个明星主演缘故,点开了《安家》这部电视剧。
孙俪是我感觉较好的女明星之一,印象最深的是她出演的《小姨多鹤》。在那部剧中,孙俪出演的小姨多鹤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非常具有时代背景的日本女人。
多鹤这位日本女子,在日本战败后,从满洲垦荒开拓团死里逃生,被张家人买去做生育工具。一个人,改名换姓,小心翼翼,躲躲藏藏地生活。她勤劳能干,为张家勤苦劳作,整天无怨无悔打理家务,外出务工。她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多鹤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真诚待家人,赢得了张家每一个人信任和关爱。
孙俪在那部剧中的表演,让人看不到“演”的痕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所有角色的细节把握是那么的到位,她把文艺作品中虚构的角色完全演“活”了。
后来,在她的名字指引下,我看了许多孙俪出演的电视剧。古装剧,现代剧……
后来还把她与马伊利比较,全网搜看有她俩出演的所有影视剧。最后得出结论,孙俪的戏路不及马伊利的宽。
孙俪身上具有一种独到的气质最适合在某方面的角色中体现,而当角色的气质、个性与她具有的那种独到气质不匹配时,就难免让人因看到她的“表演”成份而“脱戏”,如《那年花开月正圆》中角色的“淘气”,其细微处总感觉是孙俪在“演”而非角色的自然流露。
看《安家》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剧情本身就不真实。
印象中,卖房子在我们国度很难找到剧中的企业原型,更多是某房产公司前期的售楼部,或者后来遍地开花的房屋中介。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缺乏生活基础的文艺作品很难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一般来讲,对这类剧情缺乏生活基础的影视剧,我是会很快弃之而无视的。但因孙俪演员的缘故,我坚持看到了题主问到的这一集。
问:为什么售楼员坚持让海清一个人去看房?
这个剧情发生在《安家》的第二集。大致内容是:房似锦新装修的房子签收了,便给宫医生打了电话,让她务必在明天六点前独自和她见面,不给宮医生反驳的机会便挂了电话。
宮医生姗姗来迟且是和她先生一起来的,房似锦有些为难,她还是希望能带宮医生先去看房子,再带先生上楼,宫医生他们似乎不愿意,房似锦又拿出了自己精心画出的小区路线图,给他们介绍周边的环境。她的用心良苦宮医生也看在眼里,当房似锦让她先生先逛逛小区时便同意了下来。
房似锦带宮医生上楼看房子,贴心地帮她穿上鞋套,进屋就给她介绍里面的自己对房子的装修,几乎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地十分周全。除此之外,房似锦还给宮医生准备了一个很大的惊喜,她把宮医生儿子的画收了起来,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画廊,让宮医生满是惊喜,就连宫医生先生的房间她都做出了改造,惊喜之外还有惊喜,让宮医生心理意外地分外满足。
宮医生被房似锦的努力用心所感动,也被房似锦的真诚所打动,开始询问房子的价格,房似锦也为他们考虑过,说出了自己的方案。当宮医生再次开始质疑自己的生活时,房似锦握住了她的手:
生活有时候确实苦了点,但一定要相信苦尽甘来后的那份甜蜜……
宮医生最终下定决心,贷款买下了这套房子。
这个剧情看似遵循的是“能攻心者反则自消”的策略,孙俪所饰演的售楼员坚持让海清一个人去看房,目的是有利于自己顺利开展“心理战”,避开旁人的干挠抓住具有“决策权”人物的心理需求而“一鼓作气”拿下此单,而剧情发展的结果居然是成功拿下。
对此剧情我认为,该段剧情演示的是售楼员很懂营销术中的心理学,但剧情发展首先就不附营销心理学的运行逻辑。
现实生活里售楼员抓住购房客的心理需求而展开销售工作的确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接触场合上,其气场和身份上售楼员首先必须满足顾客我就是你们的“上帝”的虚容心理。而剧中售楼员坚持让海清一个人去看房的做法,只能发生在是购房者求助售楼员卖给此房的背景下,而在宫医生他们对待买房一直很迟疑的前提下,售楼员坚持只能一人看房,实际效果必定会是遭到宫医生的断然拒绝,因为很明显,这是要对谁单独“下药”呀!
故而,这《安家》中售楼员坚持让海清一个人去看房虽然顺应了剧情中后来故事发展的情节,但明显这缺乏生活的真实,这个举动,对一个擅长营销心理学的精英来讲,是绝然不会如此而为的。
综上所述,题主问为什么售楼员坚持让海清一个人去看房?我的回答是:
这个情节完全是属于编剧和导演缺乏真实生活基础的生编硬套。
最后说句题外话,《安家》这部电视剧或许会让孙俪走下影视圣殿,让她曾经高贵的娘娘身份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