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天,一个叫陈松年的砖窑厂厂工被叫到一边,收到了一个令他意外的通知:即日起,他每个月都可以拿到30元补贴的消息,据说,这还是毛主席亲自批示的。
听到这个消息,陈松年激动不已。他想起自己的父兄,自己的一生,过往的一幕幕,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掠过,此时,他内心的情感也是十分复杂。
但是,陈松年到底是何许人也?毛主席为什么会特地让当地政府给一个砖窑厂的普通工人给予照顾呢?原来,这陈松年正是革命先驱陈独秀的三子。
毛主席对陈独秀曾有非常高的评价:“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所以1958年毛主席到安徽进行视察时,想起陈独秀是安徽人,就向当地政府负责人询问陈独秀后人的情况。结果却得知,陈松年一家生活非常困难。
于是毛主席当即作出批示:陈独秀对我党和国家都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对他的子女也应该给予适当照顾,每月给陈松年发放30元的补贴!
那么,陈松年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陈独秀其他子女的结局又如何呢?
01陈独秀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1897年,他出生于今安徽安庆。在当地,陈家是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到了陈独秀这辈依然辉煌。叔父陈衍庶不仅做了举人,还当了大官,资产也十分丰厚。
叔父什么都顺风顺水,可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自己的子嗣。于是,在一场家族会议后,陈独秀就成了陈衍庶的嗣子。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陈独秀的学识培养自然不会被落下。可陈独秀虽然非常聪明,人却非常调皮、倔强,经常让家人头痛不已。
幸好,陈独秀的学识基础还算扎实。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之后赶赴南京参加乡试。在参加乡试时,陈独秀结识了汪希颜。二人谈天谈地谈社会问题,可谓是一见如故。也是因为和汪希颜的交好,陈独秀开始接触了维新思想,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开始走上了革命之路。之后的陈独秀一直都在救国运动的道路上探索,直到和其他同仁一起创立中国共产党。
虽然在事业上如此有激情、对国民负责,但在家庭上他却是另一番表现。
陈独秀的第一任妻子高晓岚是家里为他安排的,对方是一位将军的女儿,与他家也是门当户对。但是高晓岚非常传统,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陈独秀虽与她生育了四个儿女,却始终没有和妻子产生深刻的情感。
后来,陈独秀认识了妻子的妹妹高曼君。高曼君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不仅生得落落大方,还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对姐夫的文采以及革命党人的身份十分崇拜。二人在一起谈天说地,从当下时局谈到包办婚姻,二人观念非常合拍。
陈独秀表示包办婚姻是对男女的束缚,而彼时已经对姐夫产生情愫的高曼君则表示,自己绝不会像姐姐一样成为婚姻的奴隶,被包办婚姻所束缚,而是要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陈独秀因为这一番言论更是对自己的小姨子刮目相看。此后,二人来往越来越多,终于走到了一起。
二人受到了来自家里人严重的谴责,当时陈独秀正怀有身孕的妻子也是非常崩溃,躲在房间里黯然神伤。但她清楚地知道,丈夫绝不是那种会因为家人的指责、自己的崩溃,而放弃真爱的人。
就这样,陈独秀带着高君曼远走高飞,离开家乡继续革命事业。
在陈独秀与高晓岚的孩子中,老大陈延年从小与比他小四岁的弟弟陈乔年一起长大。两个人感情十分要好。因为父母亲感情破裂,父亲又选择冒道德之大不韪和他们的小姨高曼君在一起,对兄弟二人的照顾也颇少,所以延年和乔年兄弟二人和父亲的感情也一直不深,甚至还有些怨恨。
但是因为陈独秀反对袁世凯独裁,陈独秀的家人在老家也受到了牵连,一度遭到迫害。无奈之下,兄弟二人只能选择一起来到上海投靠父亲。
之后,陈延年与弟弟陈乔年一同留学法国、莫斯科,在留学期间,他们结识了当时同为留学生的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延年和乔年兄弟二人开始接触到进步思想,深受感触。几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想法,相见恨晚,陈延年和陈乔年也因此与周恩来等人也成为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后来,陈延年加入共产党,并且积极的进行革命工作,领导了“省港大罢工”等活动。不幸的是,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都因叛徒告密而不幸被逮捕。敌人将所有的酷刑都用遍了,他们都没有屈服!
审讯的敌人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陈乔年决绝地回答:“这是革命者魂归马克思的地方”。面对即将到来的残刑、死亡,他们兄弟的淡然,令人心生敬佩!
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陈乔年光脚带着铁链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脚下的每一步都是血水和泥水的混合,地上还散落着艳丽的桃花。虽然他走向了死亡,但他留下来的不屈革命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美好绚烂的生活。
在英勇就义之前,陈乔年视死如归地说出一句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这里还有令人破防的一幕:在现在的安徽合肥有两条路,一条叫做“延乔路”,一条叫做“集贤路”(陈独秀埋葬在安庆集贤关)。延乔路比集贤路短,就像是父子三人在隔空守望,并且两条路共同通往和平的“繁华大道”。前人用他们生命为我们带来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延年、乔年兄弟二人牺牲后,陈松年跟随姐姐赶赴上海想要为两位哥哥收尸,却被国民党当局阻止。兄弟二人牺牲却不能收尸的消息,加上现场的惨状让姐姐陈玉莹大受刺激,悲痛交加的姐姐不久也去世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也给年幼的陈松年留下了心理阴影,家庭的重担也落到了他的肩上。
受陈延年和陈乔年的影响,最小的弟弟陈鹤年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北京大学政法系读书期间就一直在积极的参与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秘密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
虽然陈鹤年没有像两位哥哥一样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后来的结局却也不太尽人意。因为陈独秀在党内的负面影响太大,陈鹤年只得带着家人去香港,隐姓埋名,化名陈哲民,进入报社工作。
在抗战胜利后,他将妻儿送回北京,自己留在香港等待机会回到大陆,但直到2000年去世,都未能实现这个愿望,抱憾离世。
02而在陈独秀的子女当中,陈松年是唯一一个在大陆平安活到建国以后并且接受主席照顾的孩子。虽然看起来陈松年的结局还不错,也没有像们哥哥那样为革命牺牲了性命,但是他的人生同样不算顺坦。
1910年,陈松年生于安徽安庆。陈松年出生不久,父亲就离家开始了革命事业。而父亲的身份注定了陈松年不能一帆风顺地过完这一生。
在陈松年3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场始料未及的意外。当时正赶上陈松年的爷爷去世,而当时已经是安徽民主革命重要领军人物的陈独秀,是反对袁世凯独裁的重要人物。北洋政府正在到处通缉他,但却一直没有抓住。因此,北洋政府把魔爪伸向了陈独秀安徽老家的家人们。
那天,才15岁的陈延年在得知北洋政府要来抓人的消息后,决定带着11岁的陈乔年和3岁的陈松年翻墙逃跑。陈延年和陈乔年都成功翻墙逃脱。可是陈松年却因为年纪太小,翻墙的时候一下子就掉进了隔壁的浴盆。
好在隔壁邻居的大婶平时和他们的关系一直不错。见到陈松年掉了下来,只是愣了一下。回过神之后,二话不说就把小陈松年的衣服扒了个精光,做出一副正在给他洗澡的样子。这才顺利骗过了前来抓捕的人,成功逃过了一劫。
在这场意外发生之后,陈延年和陈乔年就到了上海投奔父亲,并在不久之后同样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而陈松年被留在了家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松年的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但是好景不长,自1927年起,大哥、二哥、姐姐接连离世。备受打击的年轻男孩,被迫扛起家庭的重担。同时,他决定去见父亲一面,因为他不想让自己此生都没有机会见过父亲,留下遗憾。
可当时的陈独秀已经被捕入狱,见面又何谈容易呢?
1933年,23岁的陈松年在经过一番努力后,由继母潘兰珍带着他进入了南京老虎桥监狱。在那里,陈松年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陈独秀见到自己的儿子虽然也非常激动、心疼这个儿子,但是他依然选择严厉的一面。他厉声呵斥并告诫陈松年:“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流泪是没出息、是懦弱的表现,要学会坚强”
陈松年也一直牢记着父亲的的话。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将陈松年在安庆的家洗劫一空,陈家也就此衰落下去。无奈之下,陈松年带着一家老小开始逃难。他们选择了投奔当时刚刚出狱的陈独秀。一家团聚之后,乘船前往江津避难。
得知儿子和家人要来的陈独秀也是非常激动。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经历了太大坎坷,对家庭一向不是那么热情的他,对儿子竟也显现出了絮絮叨叨、老父亲般的一面。
在他给陈松年的信件中对陈松年他们换船时需要注意什么,以及换船后要怎样到达所住公寓等全都详细告知,就连再寄信时需要在空白处填写什么都嘱咐到位。陈独秀在信中恨不得把所有的细节都一一告知,期盼着儿子和家人的顺利到来。看到这封信的陈松年,心里也是非常温暖。
陈松年夫妻二人仅凭着教书那点微薄的薪水支撑着整个家庭,生活虽然艰难,但一家人在一起,也算是平淡幸福。
1942年,陈独秀和陈松年的祖母谢氏也相继离世。
因为当时的时局混乱,再加上经济拮据,陈松年连安葬父亲都十分困难。
直到1947年,后来在一位好心的木材商的帮助下,陈独秀的灵柩才得以运回安庆。当时,陈松年无法以“陈独秀”的名义下葬父亲,只能以“陈乾生”代替,但终归是顺利回到老家安葬了父亲。
全国解放后,陈松年一家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因为陈独秀的负面影响受到了一定牵连。此时的陈松年依然记得父亲的那句话:男子汉一定要坚强!他没有放弃,而是和妻子一起做不同的工作来支持着家庭的吃穿用度。
但是当时他们的家里真的太穷了!看着父母拼命的赚钱工作,孩子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一日回家,他们对父母说:“要不我们就不读书了吧,我们回家来做工帮你们分担家里的事情,帮你们减轻家里的负担”
陈松年夫妻虽然欣慰于自己的孩子如此懂事,却严词拒绝了孩子的请求,他们说到:“孩子们,不管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境地,再难,你们也不能放弃读书!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爷爷和伯伯们的牺牲,也不算辱没了陈家书香门第的名声!我们就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让你们继续读下去!”
为此,夫妻俩一直想方设法地赚钱、努力工作。可能是生活压力太过沉重,陈松年的妻子窦珩光也早早离世。生活更加艰苦,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父兄的榜样、良好的教育培养了陈松年不屈服的精神,也让他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
这样艰难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58年,也就是毛主席视察安徽那年。当毛主席了解到陈松年的生活困境后,考虑到陈独秀的重要贡献,于是特地给出批示,要求给陈松年每月3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给予相应照顾。
主席的指令、当地政府的补贴、再加之本身不懈努力,陈松年一家的生活也慢慢好转。他的子女们接受了系统化的教育,后来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女儿陈长璞,后来还成为了安庆市文物管理局的副局长,在研究祖父陈独秀的经历以及思想方面也是颇有建树。
直到1990年去世,陈松年的后半生过得还算安稳。
03陈家一直是书香世家,也可以说是一个革命家庭。就算后来因为受到迫害而日渐衰落,也无法抹去陈氏一家的辉煌和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从父亲陈独秀开始,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陈鹤年都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延年、乔年兄弟二人也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陈鹤年虽然没有牺牲,但直至去世也没能回到故土。也只有陈松年,平稳的在中国大陆活到了建国之后。可他的一生却历经坎坷,似乎总是在面临着离别和各种困境,但是他从未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凭借自己的双手在困境中努力拼搏。
建国后,陈松年得到了主席的照顾,每月可以领到30元的补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还成为了政协常委,也进入了文史馆做馆员。如此看来,陈松年到最后也算是得到了一个安稳的结局。
陈松年夫妻不管再困难都不放弃孩子教育的做法也得到了回报。他的子女们也都很优秀,分别成为了教授、工程师、文物管理局副局长等。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做着贡献。
陈氏一家虽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国奉献,但是结局却是令人哀叹的。
相较于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无疑是平稳的、幸福的,我们生活在由无数个像陈延年、陈乔年这样的烈士为我们争取到的幸福社会当中,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这个社会、为了后面的世世代代而努力拼搏,就如陈乔年说的: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他们做到了!
他们在前方如此拼搏努力,为我们带来了胜利的果实。生活在一个如此和平安稳的时代和国家当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END——
作者:花沐
编辑:雅喻
排版: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