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安徽省明光市政协的党组书记、主席 张言平
嘉山秀水,自在明光;人文荟萃,亦数明光。
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238年10月21日),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诞生于此,明光因而成了帝王之乡、龙兴之地。
明光历史悠久。上溯远古,地属淮夷,祖先迁居于此,男耕女织,世代繁衍。夏、商、周分属扬州、徐州、青州,春秋战国分属吴国、楚国,居于“吴头楚尾”。汉初置县盱眙、淮陵,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十国,先后更名淮陵、睢陵、招义、化明,北宋改招信县,南宋置招信军,均治今女山湖镇,元末并招信入盱眙。明属凤阳府泗州盱眙县,清属直隶泗州盱眙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民国政府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交界之地设立嘉山县,治老三界。1949年1月21日解放,嘉山县人民政府在明光镇成立。
明光人杰地灵。元称太平,明改灵迹,钟灵毓秀,人才荟萃。《泗州志》:明太祖生于此,昔年见五色云气,故名明光山。《盱眙县志稿》:明光山,治西南一百里。明光因“真龙天子”在此诞生而得名。明代开国将领岐阳王李文忠,世代居住明光集;清代封疆大吏吴棠,由平民而封圻,兴利除弊,治平有方。近代同盟会首批会员汪雨相,东渡日本留学,探求救国真理,兴办地方教育,泽被后世;海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早年随父汪雨相举家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晚年自上海市长任上离休后,为祖国统一大业开创“汪辜会谈”新局面。五千年历史长河,明光英贤众多、俊杰辈出,引为荣耀、以为自豪。
明光物华天宝。山峦藏宝,阡陌流金,陆机《吴趋行》有云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千里长淮下游最大的支流池河,“一渠北去浪争淘,饱趁蒲帆泛碧涛”。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之一女山,现为省级地质公园,人间天然氧吧。安徽第二大淡水湖女山湖烟波浩淼,为省级自然湿地保护区。九里浮山堰遗址犹存,招信嘉祐院千载依旧;横山元代兴慈宝塔皖境独有;旧县清代古戏台皖东仅存。明光素有“三山二水四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七湖六水老明光,三界四场跃龙冈”之说。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非金属矿之凹凸棒粘土为全国品质之最;农产品生态优质,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明光区位优越。长淮下游,皖东北缘,横跨江淮分水岭,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南部多丘山,冈峦起伏,森林茂密;北边多平原,湖泊纵横,阡陌交通。气候温和适宜,空气湿润洁净;四季交替分明,花草枯荣有致;水陆交通便捷,商旅往来自如。合青高铁、京沪铁路、宁洛高速、明徐高速、明巢高速、104国道、235国道、307省道、309省道穿城而过,千里淮河、九曲池河、浩浩女山湖、悠悠七里湖通江达海;明光通用机场正在加快建设,一批高速、港口、大桥等在积极规划推进。
明光青春靓丽。昔日灵气,今天芳姿,集于这座悠久而又年轻的城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嘉山县设明光市。1997年成为对外开放城市。现辖17个乡镇街道,人口65万。近年来,明光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工贸旅游城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生态立市”战略,围绕“超均速、进前列、上台阶”目标,着力优化“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潮中,融长入宁、追光逐链,步稳蹄疾、不断超越。而今,明光拥有多个国字号“头衔”和荣誉,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及中华诗词之乡等,在传承发展中推进了现代化美好新明光建设。
有鉴于此,在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中,民间文学当列其中。十八年前,明光市政协响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号召,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安徽滁州•明光卷》一书,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五月,安徽省文联、省民协启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安徽民间故事卷》和《安徽民间传说卷》编纂工作,明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原主任贡发芹同志利用近一年时间,再次收集、整理了明光民间故事传说近150篇、约36万字,拟在全国率先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县级地方分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传说•安徽明光卷》,以起抛砖引玉作用,这种敬业执着的精神应当积极肯定。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故事•安徽明光卷》一书出版,恰逢明光建市30周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明光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一项新成果,将对丰富明光古今人文底蕴,增强地方文化自信,讲好明光发展故事,打造“嘉山秀水,自在明光”城市形象,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