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哪吒2》票房破纪录却被批评文化自卑?

潮汐档案 2025-02-15 11:31:25

熙熙攘攘的电影院大厅里,影迷们正谈论着刚刚看完的《哪吒2》。

有人激动地说:“这部片子的特效真是无可挑剔,太牛了!

”角落里传来另一种声音:“可是,有个全球顶级智库说这部电影文化自卑,还比《李焕英》还烂。

”这一对话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怎样的智库能提出如此不同的看法。

《哪吒2》票房破纪录,观众反应热烈

说起《哪吒2》,它的票房成绩确实令人瞩目。

在短短10天内,《哪吒之魔童闹海》便收获了72亿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的新冠军。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哪吒2》还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的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的票房冠军。

这一成就不仅让国内观众兴奋不已,也吸引了国际影迷的目光。

在影院外面,观众们排队购票的场景仿佛在告诉大家,这部电影真的不错。

不少观众表示,这部电影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哪吒这个经典角色。

不按照传统故事框架进行叙述,而是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这种操作让人眼前一亮。

而电影的特效、配乐,更是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更有网友开玩笑道:“导演饺子加个班,正月十五之前出《哪吒3》吧!

具有争议的智库长文,如何评判《哪吒2》?

就在大多数人拍手称赞的时候,有一个号称“全球顶级智库”的机构却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对《哪吒2》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

笔者自称是因为工作需要才去看的电影,看完后直言这部片子比《你好,李焕英》还烂,甚至抨击说电影展示了严重的文化自卑。

这个评价震惊了不少人,毕竟一部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为何会在一部分人眼中如此糟糕呢?

这篇文章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哪吒没有教育意义,缺乏故事内核和真善美的表达。

整部电影充满了文化自卑的表现,从哪吒到太乙真人都是丑角,无法体现正义美好的一面。

据了解,该智库来自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曾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评为全球顶尖智库之一。

背后的故事:哪吒的文化意义

让我们先来看看《哪吒2》到底讲了什么。

不同于以往的哪吒故事,这次的电影将哪吒新编入了一个反抗枷锁、自我觉醒的角色。

从封神故事到在西游记里的表现,哪吒一直被塑造成天庭的忠臣良将,但在这部影片中,他不再是单纯的“阐教打手”,而是变得更为复杂,有了更多的人性和矛盾。

电影立意明确,《哪吒之魔童闹海》从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第二部的“正义与邪恶,心中自有判断”,传递出一种成长与反抗的精神。

智库的指责是,电影从角色塑造到剧情展现都带有“文化自卑”的阴影,这个观点确实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中西部智库的批评是否合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智库的批评真的有道理吗?

电影中的哪吒和太乙真人被批评为丑角,但在许多观众看来,正是这些“丑陋”才让角色显得可爱而真实。

观众纷纷留言表示,他们喜欢哪吒的勇敢和可爱,太乙真人的幽默和正气。

观众认为,这些角色设计正是贴近生活,让人觉得亲切,而不是一种文化自卑的表现。

电影的特效和剧情被称赞为国产动画的巅峰之作,其中涉及人情冷暖、忠诚和背叛,通过丰富的角色关系展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这些都让人觉得智库的批评有些过于苛刻。

实际情况是,《哪吒2》多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电影不仅在特效上大放异彩,更是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用新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从申公豹与申小豹的手足情、哪吒与母亲的母子情,到敖丙与敖光的父子情,这些我们平时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点,逐步将故事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结尾:电影之道,各有所爱

从票房再到观众反响,《哪吒2》的成绩有目共睹。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影体验和评价标准,这无可厚非。

当看到一篇长文对自己喜爱的电影提出质疑时,心里难免会有不快。

但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存在,电影文化才能更加丰富多样。

电影是什么?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面反映生活和社会的镜子。

在喜怒哀乐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许,正如哪吒电影里所传达的那样,正义与邪恶,心中自有判断。

无论智库如何评判,观众的感受和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声音。

希望未来,中国电影能够继续创新,讲出更多动人心弦的故事。

无论是票房还是评价,都是电影成长的一部分,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电影的美好未来。

0 阅读:2
潮汐档案

潮汐档案

潮汐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