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协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玉平健见 2024-09-25 13:59:23

在当今社会,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低龄化、高度化趋势,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提出了医防协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策略,旨在通过多方努力,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及近视的不良影响

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是一个涉及公共卫生、教育公平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的普遍存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视力健康的直接影响

近视首先直接损害的是孩子的视力健康。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眼球结构会发生变化,如眼轴拉长,导致视网膜变薄,进而增加患眼底疾病的风险,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等,这些并发症往往治疗难度大,且可能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此外,近视还可能伴随斜视、弱视等视力问题,进一步影响孩子的视觉功能。

对生活质量的深远影响

近视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视野范围,还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带来诸多不便,如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不适感、运动受限、视觉疲劳等。

同时,高度近视还可能限制孩子的职业选择,如飞行员、军人、航天员等职业对视力有严格要求,近视的孩子可能因此错失梦想。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近视问题的广泛存在,还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一方面,高昂的近视矫正费用、治疗费用以及因视力问题导致的生产力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视力问题可能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影响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级预防策略

2023年8月,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了采用三级预防策略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这三级预防策略分别是:

第一级预防

强化近视风险因素的早期监测与综合干预。

1.科普教育与宣传: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多渠道开展近视防控知识的普及,提高家长、教师及孩子自身的近视防控意识。利用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如互动游戏、动画视频等,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

2.环境优化:优化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充足的自然光照明,减少室内反光和眩光,调整课桌椅高度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用眼环境。

第二级预防

完善视力健康筛查与个性化管理。

1.建立全面筛查体系:构建覆盖城乡、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视力筛查网络,特别关注0-6岁儿童这一关键时期的视力发育情况。通过定期筛查,建立详细的视力健康档案,为后续的跟踪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2.分类管理与个性化方案:对于已出现近视的儿童,应根据其近视程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生物学指标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近视,制定个性化的防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特殊眼镜或进行视觉训练等。

3.家庭与学校联动: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学校应定期组织视力检查,及时向家长反馈结果,并指导家长在家中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三级预防

优化近视矫正与康复策略。

1.精准屈光矫正:根据儿童的近视度数、角膜形态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矫正方式,如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确保矫正效果的同时,注重佩戴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药物辅助治疗:对于进展性近视或高度近视的儿童,可考虑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减缓近视的发展速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和依赖。

3.视觉康复训练:通过专业的视觉康复训练,帮助儿童改善视觉功能、增强眼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内容可包括眼球运动训练、视觉刺激训练等,旨在提高儿童的视觉舒适度和视觉质量。

健康科普,让孩子养成正确用眼习惯

首先,健康科普的内容需要精准定位,既要涵盖近视的成因、危害等基础知识,又要重点讲解如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实用方法。内容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案例来呈现,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定时休息

引导孩子每用眼45分钟左右就进行5-10分钟的休息,可以远眺或闭眼放松,以缓解眼睛疲劳。

控制用眼距离

教育孩子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一般应保持在30厘米以上,避免近距离用眼过度。

充足的光线

确保孩子在学习和阅读时有足够的光线,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下用眼。

合理饮食

引导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E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视力。

定期检查视力

鼓励孩子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视力问题。

医防协同的实践

在近视防控的征程中,医防协同的实践模式以其高效性与系统性,正逐步成为推动防控工作深入发展的关键力量。

这一模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多方力量的紧密协作,为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共同努力。

政府主导,政策引领

各级政府深刻认识到近视防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其纳入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明确的方向指引。

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防控目标、任务与责任分工,还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创新防控模式,提升防控效果。

多方协作,共筑防线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体、家庭参与、医疗机构技术支撑、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教育部门负责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卫生健康部门则加强医疗资源的统筹配置,提升近视防控服务能力;体育部门则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学生户外锻炼时间。此外,企业、社会组织及媒体等也积极贡献力量,通过公益捐赠、科普宣传等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近视防控社会氛围。

学校与家庭联动,共促健康用眼

学校作为近视防控的主阵地,积极承担起视力健康教育的责任,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视力筛查和眼保健操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用眼观念,掌握科学的用眼方法。同时,学校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家长则应积极参与其中,监督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共同营造有利于视力健康的家庭环境。

医疗机构专业支持,科技赋能防控

医疗机构在近视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眼科医生依托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参与制定近视防控的适宜技术规范和标准,为近视筛查、矫正和康复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医疗机构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化近视防控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此外,医疗机构还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近视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近视防控意识和能力。

结语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医防协同、综合防控的策略实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高发态势,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健康。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

金潇

主治医师

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会员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兼职教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0余年,2021-2022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一年,专业方向屈光视光。擅长白内障、角膜病、近视的防控、儿童青少年屈光异常、斜弱视及其他屈光不正等,开展屈光矫正手术,对祛眼袋手术、双重睑手术等眼显微整形、眼表疾病及干眼症等眼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也有丰富的经验。

责编:金鑫

0 阅读:0

玉平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