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首长下乡视察,偶遇独臂流浪汉,激动问:你咋在这?

子淳说历史 2024-12-21 23:07:18

1963年,内蒙古赤峰的一处小村落,突然迎来了大人物。

一位名叫翟文清的军中首长关心军区民生,专门来到此地进行下乡视察。

走进这处偏僻的村落之后,翟文清迎面和一位独臂的马夫相遇。

这位马夫是数年前流浪到此处的,当地无人知晓他的过往。

翟文清仔细看了看面前独臂马夫的脸庞,突然激动万分地与其拥抱,痛哭着说:“天呢,老于你怎么在这儿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战场负伤

原来,这位流落到赤峰偏远小村落的独臂马夫,竟然是翟文清在朝鲜战场上的亲密战友,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他名叫于水林,之所以失去了一条胳膊,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时期为完成作战任务不幸负伤。

故事要从1951年开始讲起,彼时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漫长而煎熬的“拉锯战”状态,各个部队承担的责任都很重。

翟文清和于水林所在的连队,是负责反坦作战的炮兵连,作战减员尤为惨烈。

这一天,身为连队指战员的翟文清,又接到了上级下达的最新指示。

营部要求他们消灭掉前方敌军的一辆重型坦克,以保证步兵连后续冲锋顺利。

此时炮兵连的重火力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了,想要完成这一反坦作战任务,只能靠战士近距离投掷炸药包。

这种“贴脸开大”的作战模式,其艰巨性和危险性可想而知。

要让谁去完成这一作战任务呢?翟文清陷入了犹豫。

此时连队战士,他的老战友于水林勇敢地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表示:“把任务交给我吧,我有能力圆满完成!”

翟文清没有立即答应于水林的请战,这倒不是他不信任老战友的能力,而是不忍心对方冒如此大的险。

于水林再三恳求,表示自己在老家举目无亲,万一战死也无后顾之忧,派他执行任务比派其他战士合适。

翟文清思索良久,这才终于点头答应。

正式与对面敌军开战的那一天,于水林怀揣着炸药包,在枪林弹雨的战场雪地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行,逐渐靠近了目标重型坦克。

可就在离目标近在咫尺的时候,一枚炮弹击中了于水林的身体,他的右胳膊剧痛无比不断流血,无法进行任何动作。

身负重伤的于水林,竭尽全力用剩下的左胳膊继续爬行,终于来到了目标重型坦克所在地。

此时的于水林,已经因为大量失血意识模糊,他用尽最后力气将炸药包绑到了重坦克上。

随着“轰”的一声爆炸,重坦克被炸得七零八落,作战任务完成!

重坦克力量被彻底消灭之后,对面敌军士气大减,我军很快便取得了完胜。

战斗结束后,翟文清并没有进行庆功,他心心念念的,是寻找一直没有归队的于水林。

翟文清看到了于水林被敌人的炮弹所击中,却不知道他具体的伤势情况。

由于冬季雪地作战现场纷乱,翟文清也不清楚,于水林是否得到了及时地救治。

他在急救处、在伤兵营,甚至在牺牲战士的花名册上苦苦找寻于水林的踪迹,都是毫无头绪。

于水林的失踪已成定局,战友们悲伤地猜测,他很可能是牺牲了,翟文清也逐渐认同了这一观点。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于水林并没有死,他是为了不拖累部队的作战进度,主动离队自我放逐的。

2.独臂流浪

敌军重坦克成功被炸毁之后,于水林被后勤战士送到了急救处进行抢救。

在军医的不懈努力之下,于水林最终得以生还,可他的右胳膊,却不得不进行了截肢。

断臂之后的于水林,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残废了,回归部队只会拖累战友们,倒不如“自寻出路”。

他在老家没有亲人,也不想以一个残兵的姿态回乡,于是干脆一路流浪,走到哪儿算到哪儿。

于水林走过了鸭绿江边境线,走进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寨。

他拖着仅剩的一条胳膊,一路上靠着做苦力活儿维持生计,就这么穿过了东北三省,来到了内蒙古赤峰乡村。

在赤峰一处偏僻寂寥的村落,于水林决定安顿下来,在此地落脚。

他在当地找了一个马夫的活计,平日里就住在马厩旁边的一户小草棚,虽然生活很艰辛,可还能够勉强糊口。

乡亲们对于水林的来历和过往很是好奇,可他一直对此闭口不谈。

有人曾经问过于水林,他的右胳膊是因为什么断的,于水林以“农活儿受伤”为理由敷衍了过去。

正因如此,村民们无一人猜到他是一名老兵,甚至还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大家当于水林是一个终于安家了的流浪汉,他也完全适应了乡村独臂马夫的身份。

直到老战友翟文清来到这个乡村视察,意外遇到了于水林,并且当场与他相认,乡亲们这才恍然得知这位独臂马夫的真实身份。

一时间,于水林的英雄故事,成为了整个赤峰热议的话题,老百姓们纷纷对他的遭遇唏嘘不已。

3.英雄礼遇

尽管于水林再三拒绝,认为自己受之有愧,可他的真实身份曝光之后,还是享受到了英雄的礼遇。

翟文清在和这位老战友重逢之后,立即联系当地政府,为其补办了“战斗英雄”荣誉证明,后续的一系列待遇也很快便跟上了。

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之下,于水林按照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的相关退伍规定,得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福利更好的稳定工作,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当马夫了。

当地战区医院还派遣医疗团队进行会诊,治好了他因为战场负伤和流浪患上的宿疾。

于水林之前除了马厩旁边的小草棚,没有固定的住所,于是翟文清便牵头给他安排房子,于水林被分配到了一户位于市区的三居室。

当地居委会还十分关心这位英雄的个人生活,单身多年的于水林得以成家。

面对这种种的优待,于水林是既感动又惭愧,他觉得自己一个早就残废了的人,是配不上这些礼遇的。

每当于水林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时,身为老战友的翟文清总是会让他放宽心,强调他昔日的贡献与牺牲,完全值得荣耀的回报。

翟文清对老战友于水林的关怀,不光体现在帮忙争取物质待遇上,精神层面的关心同样令人十分感动。

翟文清出面组织了多次抗美援朝老兵聚会,在和老战友们重逢叙旧过后,于水林逐渐走出了过往的阴霾,开始以积极心态面对新生活。

于水林的例子,后来成为了我军关于伤残退役老兵待遇问题的一个处理“范式”,因公负伤的战斗英雄们得到了应有的礼遇,这也是我军良好军风的一个体现。

而于水林本人,退休之后除了参与老兵慰问活动,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与翟文清等老战友们相聚了。

这位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伟大牺牲的英雄,晚年得到了安宁与慰藉。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1、于水林(二级战斗英雄) - 百度百科

2、“活着的董存瑞”著名战斗英雄——翟文清:锦州文化 2014年02月28日 08:01

0 阅读:38
子淳说历史

子淳说历史

欢迎留言交流,你的留言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