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选择使用轻薄本的大多数都看中笔记本产品轻薄机身以及与实际需求匹配的性能表现。随着这几年轻薄本处理器产品性能的快速爬升,使用轻薄本不仅可以进行常见的办公文档处理,也可以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视频会议、图像视频处理、轻度娱乐需求等,同时随着硬件的工艺水平提升,续航能力也极大的被延长。
在轻薄本领域,大家自然会拿传统的 x86 笔记本产品与苹果推出的 MacBook 系列轻薄本产品进行对比。从这两大平台来看,x86 平台如今整个生态非常成熟,对于更多的厂商来讲,x86 平台普适性更高,并且产品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选择符合他们期望的产品。而苹果的 MacBook 产品整体来讲,MacBook 系列产品核心部件均为苹果自研,所有硬件与其他 x86 平台产品无法通用,这样的好处可以最大可能的提供消费者一个稳定可控一致的硬件体验,但另一方面来讲,消费者的选择就变的有限起来。
可能有人会问,x86 生态没有这种统一一致的硬件规范约束,是不是会变得杂乱无序?消费者是不是就无法得到稳定可控的产品?答案是否定的,英特尔针对轻薄本产品推出了英特尔 Evo 严苛认证规范,这一规范对轻薄本的硬件形态、续航能力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允许厂商符合英特尔 Evo 认证的基础上,对轻薄本形态、功能进行更多的探索和进一步的挖掘。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可以买到稳定可控的 x86 硬件产品,同时也可以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华硕灵耀 X 双屏轻薄本作为英特尔 Evo 严苛认证的轻薄本产品除了遵循了 Evo 认证的硬件规范和体验规范,同时还额外配备了一块 12.6 英寸的 ScreenPad Plus,让轻薄本有这个更多拓展能力。也让消费者在使用轻薄本过程中有了更丰富和一致性的体验。而苹果推出的 MacBook Air 搭载基于 ARM 架构设计的 M1 芯片,有着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性能表现。
作为 x86 和 ARM 领域两款顶级的轻薄本产品,它们之间的对比体验又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两款产品的具体使用体验如何。
平台介绍华硕灵耀 X 双屏在外观设计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延续灵耀家族经典的偏心同心圆设计的基础上,配合幽深爵士蓝和金属拉丝纹理,带来非常独特视觉冲击。它整机机身薄约 15.9 毫米,轻约 1.59 千克。
在兼顾轻薄外观的同时,华硕灵耀 X 双屏还在这小小的机身中塞下了两块屏幕,其中 B 面 14 英寸的主屏幕采用了四面微边框 NanoEdge 全面屏,屏占比达到 93%,功耗低至 1W,色彩范围覆盖 100% sRGB 色域,并获得 PANTONE 色彩认证,峰值亮度达到 400 尼特,同时还支持十指触控。
最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 12.6 英寸的 ScreenPad Plus 全高清触控副屏,这块副屏由于支持触控因此既可以作为信息显示的扩展,也可以作为操作的扩展。为了让消费者使用这块副屏时更加跟手,在屏幕抬起后除了 A 面边缘的小翘跟设计,华硕灵耀 X 双屏这块副屏则可以额外抬起 7 度以此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使用角度。
这块副屏支持十点触控和 4096 级压感手写笔,配合华硕 ScreenXpert2 软件可以作为 Photoshop、Premiere Pro 等创意生产工具的额外控制面板,可以创建自定义虚拟滑块、按钮、旋钮,以此符合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在 PowerPoint 展示场景下,也可以作为信息显示的载体进行备注信息查看、幻灯片切换等操作。
核心硬件方面,华硕灵耀 X 双屏搭载 11 代英特尔酷睿 i7-1195G7 处理器,这颗处理器采用英特尔 10 纳米 SuperFin 工艺打造,拥有 4 核 8 线程,最大睿频达到 5.0GHz,拥有强大的单核性能表现,显卡方面则搭载英特尔锐炬 Xe 显卡,拥有 96 个执行单元,支持最大 8K 分辨率图像输出。可以很好的应对常见的办公场景以及图像处理等创意办公场景。另外,华硕灵耀 X 双屏还支持雷电 4、PCIe 4.0、Wi-Fi 6 等快速连接特性,还可以通过 AI 实现噪音消除,图像降噪、分辨率提升、一键抠图等创意生产。
在符合英特尔 Evo 严苛认证的前提下,11 代酷睿处理器在不同的厂商手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以此在保证一致性体验的同时有着多元化的选择。
MacBook Air 整机采用了一个 13 英寸左右的便携尺寸,且均为全金属 CNC 打造,同时 D 面都没有出风口,相当的安静。C 面键盘布局也非常相近,下方是压力感应触摸板。MacBook Air 的屏幕一块 2560x1600 分辨率屏幕,当然素质还是非常顶级的。
MacBook Air 使用的是基于 ARM 精简指令集的 M1 芯片,处理器核心采用 4 大核 + 4 小核设计,其中大核 Firestorm 主频最大为 3.2GHz,小河 Icestorm 主频最大为 2.064GHz。核显部分也是苹果自研的 8 核 GPU。
整个 M1 芯片采用 5 纳米工艺,并集成 PCIe 4.0、USB 4 等技术。整机只有 2 个 USB 4 接口和 1 个耳麦接口,这种精简的设计,让苹果可以在所有硬件产品上带来一致的使用体验,并且在硬件上的专门设计也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续航。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可能对于他们而言选择也就更少了,仅仅 2 个 USB 4 接口在不配备拓展坞的情况下,拓展性几乎为零,对比看来华硕灵耀 X 双屏在提供 2 个雷电 4 接口的同时还提供 1 个 USB-A 接口、1 个 HDMI 接口和 1 个 micro SD 读卡器。
整体来看,华硕灵耀 X 双屏在遵守英特尔 Evo 严苛认证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双屏体验以及更好的扩展能力;苹果 MacBook Air 在设计上依旧秉持苹果 MacBook 产品家族的一致性体验,同时 M1 芯片的加持也带来更低的功耗和相对均衡的硬件性能,只不过在扩展便利性上与其他的 PC 产品相比要差一些,更适合单纯进行文档处理、知识整理或者日常上网娱乐使用。
接下来,我们通过目前阶段 Windows 11 和 macOS 可以共同体验的测试工具对华硕灵耀 X 双屏和苹果 MacBook Air 进行硬件体验测试。
实测体验酷睿 i7-1195G7 与苹果 M1 芯片的对比,背后还是 x86 复杂指令集与 ARM 精简指令集之间的较量,由于两种指令集实现方式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还要考虑到核心数量、工作电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这里的测试项目仅有参考意义,更多的还是会侧重于基于体验上测试。
软件适配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二者生态的如何。由于 x86 平台已经发展有几十年,并且相对开放的硬件平台也带来了丰富软件生态,用户可以用着十几年前的财会软件,也可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把《英雄联盟》。
随着 Windows 11 安卓子系统的加入,更多安卓应用也可以在 Windows 系统上运行,对于类似华硕灵耀 X 双屏这种自带触控的笔记本电脑来讲,在电脑刷安卓应用与使用手机几乎无异,除了安卓子系统,诸如华为、realme、小米、荣耀等厂商也对手机与 PC 协同使用进行深入挖掘,甚至不需要安卓子系统就可以直接使用 PC 操作手机。
再来看看苹果的 M1 芯片,它与苹果手机、平板等产品均基于 ARM 芯片设计,虽然在上市初期需要靠 Rosetta 2 转译技术来对 x86 平台的 macOS 应用进行转译,但是随着这段时间生态的丰富,也有了越来越多基于 ARM 架构开发的 macOS 应用,不过相比于此前,仍有一大批软件依旧需要 Rosetta 2 转译,但转译就意味着性能的损失。
硬件测试
目前同时可以在 Windows 系统和 macOS 系统下运行的测试软件并不是太多,考虑到二者处理器核心数上并不一致,因此这里测试多是采用单核测试数据,测试多是选择基于真实场景的测试工具,二者均采用了 16GB 内存,包括 720P 同分辨率下《CS:GO》帧率表现、CineBench R23 单核性能表现、WebXPRT 网页浏览性能表现、Blender Benchmark 场景渲染表现、PugetBench for After Effect 视频特效测试、CrossMark 综合能力表现。
在《CS:GO》游戏测试中,720P 高画质场景下,苹果 MacBook Air 平均帧率为 138 帧,华硕灵耀 X 双屏平均帧率为 136 帧,基本持平。
CineBench R23 单核测试中,苹果 MacBook Air 得分 1494 分,华硕灵耀 X 双屏得分 1472 分,二者相差不大。
在 WebXPRT 网页浏览性能测试中,考虑到苹果 MacBook Air 和华硕灵耀 X 双屏默认浏览器的差异,我们 MacBook Air 上分别进行了 Safari 浏览器和微软 Edge 浏览器的测试。在 WebXPRT3 测试中,MacBook Air 在 Safari 浏览器测试结果略领先华硕灵耀 X 双屏在 Edge 浏览器下表现,但同测试平台下,MacBook Air 得分低于华硕灵耀 X 双屏;在 WebXPRT4 测试中,华硕灵耀 X 双屏则是领先 MacBook Air 的。
在 Blender Benchmark 渲染测试中,华硕灵耀 X 双屏 6 项测试总耗时 6863 秒,MacBook Air 的 6 项测试总耗时为 7137 秒,MacBook Air 的渲染耗时更久。
在 PugetBench for After Effect 视频特效测试中,华硕灵耀 X 双屏得分 480 分,MacBook Air 得分为 469 分。
CrossMark 综合能力测试针对 PC 的响应速度、创作力、生产力进行测试,在上述 3 项测试中,MacBook Air 在创作力上领先华硕灵耀 X 双屏,但在响应速度和生产力上 MacBook Air 落后于华硕灵耀 X 双屏,在最后的总分上,华硕灵耀 X 双屏领先。
软件体验
华硕灵耀 X 双屏由于有了一块额外屏幕的支持,因此在内容显示也更多,可以实现双屏协同,分担不同的功能,特别是在使用 ScreenXpert2 后,可以大幅提升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的使用效率。用户可以对这个额外的创作面板进行自定义,将常用的功能集成在这一面板中,以此模拟真实的旋钮、按钮等操作。
另外利用 ScreenPad Plus 副屏也可以作为一些软件的补充,比如在 PowerPoint 幻灯片放映状态下,ScreenPad Plus 副屏可以作为备注和操控面板对幻灯片进行控制。
在比如在 DaVinci Resolve 调色中,用户可以将时间轴移动到副屏,通过副屏对时间等信息进行监控。
华硕灵耀 X 双屏充分展现了 x86 平台笔记本产品,在保证一致的用户体验同时也对硬件进行额外的创新,既有着坚持的准则,又有着对硬件形态的探索。通过华硕灵耀 X 双屏,我们看到笔记本电脑的更多形态,多一块屏幕便多了更多拓展空间,比如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浏览网页处理日程,也可以作为创意制作的延展。
苹果 MacBook Air 优秀的屏幕素质以及 M1 芯片带来的低功耗长续航体验也深受不少都市白领的喜爱。虽然在生态上依旧尚未成熟,但依托苹果手机和平板现有的应用生态,在 MacBook 产品上也能有着不错的拓展表现,只是使用鼠标进行操作,在体验上还是与手机平板等设备体验有所割裂。
苹果引以为傲的创意内容生产自然是不少内容创作者所青睐苹果 MacBook 产品的主要原因,另外 macOS 生态独有的 Final Cut Pro 和 Logic Pro X 也在业界有着绝对的声量。
事实上 MacBook 只有少数的用户才能完整的发挥其价值和能力,但这些少数用户往往在网上拥有多数的话语权,因此就产生了一种 x86 轻薄本与 MacBook 产品并不对称的产品评价
体系。当然由于圈子里大部分用户使用 Mac 产品,因此对于这小部分群里来讲,MacBook 也让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当然,对于更加专业的视频创作者来说,性能更加强大的台式机平台则会成为他们首要考虑的硬件系统。这里的 MacBook Air 则更加专注办公和轻度的娱乐需求。
在价格方面,目前 i7-1195G7 版本 16GB+512GB 的华硕灵耀 X 双屏售价为 8999 元,对应的 7 核 GPU 版的 16GB+512GB MacBook Air 产品售价为 10999 元,具体选择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总结通过上述的对比体验,我们看到华硕灵耀 X 双屏在搭载基于 x86 平台的英特尔酷睿芯片后遵循了严格的硬件和体验规范,在固化标准面前进一步对硬件形态进行创新,给用户带来了截然不同全新体验,同时背靠 Windows 系统,生态也更加的丰富全面。
苹果 MacBook Air 产品作为首批采用苹果 M1 芯片的 Mac 产品,在整体外观上延续了家族式的经典外观,同时处理器强的性能表现和更低的功耗控制也给用户带来了持久不间断的续航保障。当然,现阶段 MacBook 产品主要着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依旧是生态问题,同时相对克制的拓展能力也对让硬件的拓展显得没那么容易。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你一定要使用 Mac 生态的部分软件产品,那么 MacBook 应该对于你来讲一定是首选,如果想要更加丰富的拓展能力、更加独特的双屏设计、更普适的软件生态,对比之下选择华硕灵耀 X 双屏显然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