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位三:为革命多次陷绝境却奇迹反杀,无实职但被特批与元帅同级

以丹聊历史 2023-02-23 11:05:04

文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1952年授衔级别评定时,革命功臣郑位三让大家犯了难,因为他没有军职也没有任何职务在身,但他却曾为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毛主席敲定结果特批其与元帅同级,享受副总理待遇。

那么,郑位三究竟为革命做出了哪些贡献?

年少寻找救国道路

1902年,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那时距离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仅仅过去了两年时间。

中国百姓也在《辛丑条约》签订的那一年,被西方强加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许多人叫苦不迭。

郑位三就是出生在这样时期的一个湖北黄安(今红安)地主家庭里,他的原名叫做郑植槐。

由于时代的风暴,他的家道早已破落,但好在其父亲郑维翰年轻的时候学过医术,经常给邻里乡亲们看病,勉强能养家糊口,所以郑位三一家的生活还算说得过去。

在他七岁那年,他的父亲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子去往私塾读书,郑位三遇到了自己一生都难以忘记的老师:郑锡云。

郑位三在这里待了九年,他了解了当时全国各地百姓所受的苦难,了解了孙中山等人的民主主义思想。

在此期间,辛亥革命爆发,湖北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至此,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

虽然这时郑位三也不过才10岁左右,但他也明白外面现在的风云变化,所以每天都在刻苦努力学习,希望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在他16岁时他问老师:

“中国之未来会是如何?”

郑锡云无法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只是告诉他中国的未来需要当代青年去奋斗去建设,未来是什么样,需要郑位三去更广阔的地方寻找答案。

于是1918年的夏天,一个少年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步行来到了武汉,300多里的路程,少年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在那条广阔光明的大道上。

郑位三来到武汉后报考了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最终他成功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学校,他也由郑植槐改名为郑位三。

在学校的每一天他都时刻谨记恩师的话语,希望能找到答案,能找到救国的办法,所以他每天都特别努力的专心读书。

小编认为:

在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郑位三能有这样的思想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恩师的教诲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

他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并为此付出行动,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来拯救中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后来,郑位三在恩师的引荐下认识了一个让他终身难忘的人,那人带领他走向了一条光明坦途的道路。

那么,之后郑位三又会掀起什么样的波澜呢?

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黄麻起义

郑位三在武汉时经常会和郑锡云书信联系,有一次郑锡云让他去某报社寻找一个叫做肖楚女的人。

郑位三一刻也不敢耽搁,很快找到了肖楚女,向他说明原委后,两人一见如故,郑位三也了解到这是一位勇敢忠实的革命家,对他更是敬佩了。

肖楚女在郑位三眼中看到了一团烈火,但也看到了迷茫,于是他向郑位三介绍了马列主义,像一个灯塔一样为他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郑位三之前并未接触过这样的主义,他在了解其中的奥秘后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心中仿佛有一团烈火要冲破了枷锁。

恰好在不久后,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开始为这个国家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其中就有郑位三和肖楚女。

五四爱国学生运动

之后郑位三了解了《共产党宣言》,在这本书中,他找到了如何救国以及如何追求真理,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芽,那就是推翻那时的反动政府。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那就要从他毕业后说起了,1922年,郑位三决定回到家乡,回到农村,他决定先从广大农民百姓的工作做起,让他们了解帝国封建主义的压榨,唤醒他们的觉悟。

不仅如此,他还发动自己的家人参加革命,为革命做贡献。

三年过去,郑位三的所作所为都被组织看在眼里,他也成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一年,他的女儿出生了。

但郑位三为了宣传革命几乎没有时间看自己的孩子,他只能默默忍受着思亲之苦,1927年,因为出色的表现,他成为了黄安县的县委书记。

同一时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郑位三的挚友肖楚女也惨遭杀害。

这一场大屠杀惊醒了包括郑位三在内的所有共产党员们,他们开始着手组建军队进行反抗。

郑位三不仅自己奔波在前线,他的父亲、哥哥和妹妹也都参加了革命,就连他的妻子曹茂云也积极地参与妇女组织的活动。

看着家人如此支持他的工作,郑位三更加向革命中投入自己的心血。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郑位三在革命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为革命艰苦斗争,留下终身伤残,做出卓越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份子在黄安县到处张贴通缉令,想捉拿董必武和郑位三等人。

郑位三并不害怕,他在夜黑风高之时徒步来到了武汉共产党组织这里,商议接下来的行动,最终组织确立他领导黄安秋收暴动。

也正是在这一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广州起义相继爆发,其中郑位三所在的鄂豫皖地区爆发了黄麻起义,郑位三就是这场起义能发生的重要铺垫人之一。

但由于种种原因,黄麻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

郑位三并未气馁,他带着剩余的革命力量来到了三省交界处,并在其他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建立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在这里,郑位三带领红军队伍于国民党展开艰难险阻的斗争。

但革命并不会一帆风顺,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张国焘领导红四方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却惨遭失利,最终红军们只能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跟随主力部队长征。

郑位三看着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根据地,心中十分不舍,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留在这里,为革命保留根据地力量。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郑位三并不惧怕,而是积极发动和武装群众,为革命火种的延续又贡献了许多力量。

国民党等人对郑位三恨之入骨,郑位三的家人自然也成为了国民党报复的人选,国民党在占领他的家乡后,开始对郑家围追堵截。

郑位三的妻子因为“跑反”进山,最终被活活冻饿而死,其父亲郑维涵和母亲也在“跑反”中不幸去世。

郑位三心中无比悲痛,他朝着大山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之后他强迫自己提起精神来对抗那些可恶的敌人。

而此时他的女儿只有七八岁,却在家乡里变成了无依无靠的人,郑位三为了保护女儿,只能将她接到身边。

郑位三经常在前线进行斗争,还要照顾女儿,因此落下了一身疾病,但他依然坚持着,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都不能带头坚持下去,又怎么能奢望别人为革命死心塌地呢?

1934年,他随军长征转战陕南,并参与创建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为此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46年,不安分的国民党悍然发起内战,郑位三作为中原区军委与李先念配合指挥中原突围,最终成功“以少胜多”,保存了革命力量。

当时党中央领导人都对其赞赏有加,而郑位三更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

毛主席特批其与元帅同级,享受副总理待遇

郑位三在中原突围后,并没有让自己放松下来, 而是积极参加党的工作。

我们要了解的是,郑位三先生常年征战,并且每次都冲锋在最前线,经常受伤,再加上那时家人都被国民党害死,他的内心早已被摧残的不像样子。

而他却从来没有向别人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是他不悲伤吗?并不是,而是他已经悲伤到极致了。

郑位三一直硬扛着自己的身体,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

1949年,郑位三作为中共16名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10月份的开国大典,之后更是在国家重要位置上担任职务。

但郑位三在战争时受了许多伤,再加上他本来就体弱多病,一时放松却给他带来了反应更大的病症,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也无法再承担任何工作。

党中央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也同意了他不再参加工作的请求,并让其回到湖北休息,每月还会给他发放300元养身体。

但郑位三对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念念不忘,经常帮助党中央解决一些难题,他曾经的好搭档李先念让其好好休息,郑位三却说:

“我不能只拿党中央的钱,却不为国家做事,这样的行为不是我郑某人能做的出来的。”

1952年,党中央进行授衔级别平定,工作人员在看到郑位三的名字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他现在没有任何职务在身,是不能评定的,但郑位三却为国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工作人员做不了主只能层层上报,一直传达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当然记得郑位三,于是他思考了半晌后说道:

“位三同志对革命是有功的,应该享受副总理待遇。”

纵观郑位三的革命生涯,可以发现他参与了好多次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多次陷入险境却又奇迹反杀,这个荣誉他担得起。

而他所做的一切,党中央永远都不会忘记,1953年新年刚过,毛主席忙里偷闲南下视察工作。

到达武汉后,毛主席想到有一部分干部都在东湖疗养院养病,于是决定前去探望,其中郑位三特别让毛主席挂心。

两人见面后都非常高兴,毛主席还让郑位三好好养身体。

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郑位三虽未到场,但在那之后却享受着副总理的工资待遇,为了更好的调理身体,郑位三在之后也离开武汉来到了北京。

而之后郑位三的行为更让人们感动……

勤俭一生,心系百姓

1955年,正式授衔结束后,国家就按照相应评定结果为功勋们发放工资,郑位三每个月也能拿到400元左右的工资。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郑位三拿到这笔钱可以享受特别好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而是选择将钱大部分全部捐出去。

其实他这样做并不意外,早在国家实行薪金制之前,国家为他发放的疗养费用,他就全部捐出去用于支援军烈家属了。

有时他会直接送钱用于军烈家属的开销,有时会为他们买布或鞋,又或者是吃的,总之郑位三总是竭尽全力的照顾着他们。

光是受他接济的军属就有几百人,当人们为他为何这样做时,他会说: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哪会有新中国?对烈士家属和后代,要多加照顾,这样才不会寒了那些浴血奋战的烈士的心。”

郑位三心中充满着百姓,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而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被国家和人民忘记呢?

1975年,郑位三在北京因病不幸逝世,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人都参加了追悼会,会上的悼词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

“郑位三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革命老战士,几十年来,积极工作,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直到1994年,郑位三的一部分骨灰被送往了故乡的烈士陵园里,他终于沉睡在家乡的土地上了。

结语

有的人离开了人世,但他却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回望中国近代革命史,有太多像郑位三这样默默付出、不为名利的人存在。

也正是有了他们用智慧、汗水、泪水以及忠诚,才书写了如今壮丽篇章,才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与昌盛。

向所有伟大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郑位三传记》

《郑位三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我的父亲郑位三》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