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作者是谁?我相信。在1973年之前,大家都会认为是老子。但是在1973年后,我们出土了帛书版的《老子》以后,大家就产生了一个重大的疑惑,《道德经》跟《老子》这本著作它并不一样。通过与帛书版《老子》的对比。我们发现《道德经》和《老子》有700多处不一样,有200多处的意思截然相反,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一个疑问:到底《道德经》是不是《老子》?这两本书是不是同一本书?
我们在经过对历史的考证,我们发现。《老子》是一本书的名字,由东周守藏史李耳在公元前516左右所著。到了西汉时期,就是公元100~200年这个阶段。由董仲舒进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运动。从这次运动以后呢,就产生了《道德经》这个叫法。
通过这个历史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道德经》这本书是由董仲舒主持发起编撰、参与修订、最终确认的。董仲舒是一个读书人,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也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认同。在董仲舒主张之下,将《老子》修改为了《道德经》。
我们按照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讲。《道德经》就是由董仲舒根据《老子》发起编撰的一本具有独立思想和主张,以及特殊目的的一本书。已经和李耳所住《老子》完全不一样了。那么这里呢,也要跟大家去分享一个历史上的常识,李耳,写下了《老子》八十一章,“老子”是这本书的一个中心思想。守弱、循环反复、以及保持万物本真的一种状态。
诸子百家的创始人,他自己并没有称自己为“子”,是后世给他们强加上去的。比如说孔丘,他自己并没有说过自己为“孔子”,是他的粉丝,后来的人给他去杜撰上去的,是因为他们的粉丝呢,也希望这些他们的偶像,能和《老子》这部著作可以相提并论,所以也把它们命名为“子”。比如说庄子、墨子。那按照这样的一种命名方法的话,李耳不应该叫“老子”应该而叫“李子”,这样才是符合逻辑的。为什么不叫“李子”?是因为本身来讲,“老子”八十一章的一个中心思想,并不代表李耳本人。
所以,诸子百家的“子”这个命名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东施效颦”。
最后给大家推荐:帛书版《老子》王珝校对无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