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独立炮兵团,总计装备170多门大炮,这配置怎么样?

甲骨堂 2024-09-08 15:45:49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派往东北的部队以美械精锐为主。

在最早打造的13个美械军中,新1军、新6军、第53军、第71军完全在东北战场作战;第13军一部、第94军一部曾在东北战场作战;后来又调来的第54军也是美械军。

可以说,国民党军半数的正牌美械部队都曾在东北战场参战;其中装备最好的新1军、新6军这都是驻印军的豪华阵容了,这俩军的美械配备程度比一般的美械军还要强很多。

除了军级单位的美械部队外,为了强化东北国民党军的火力,实际上还调配了4个独立炮兵团。

这四个团的番号分别为:

炮兵第7团(榴弹炮)、炮兵第12团(榴弹炮)、炮兵第16团(野炮)、重迫击炮第11团。

从上述各团的类型可见,显然装备的都是偏重型的火炮,这实际上就是当时国民党军独立炮兵部队的特点。

这种独立炮兵部队往往集中配备大口径火炮,以独立炮兵团的编制存在,然后分别配属到各大战区中使用。

由于东北战场的重要性,国民党军分配到这里的4个炮兵团都还挺“重量级”的,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唯一性”。

首先说炮兵第7团,这个团是抗战胜利后收缴投降日军两个野战重炮兵联队武器后编成的,按照编制应有36门150毫米榴弹炮,全团兵力3000余人。

不过可能是保养问题,在实力数统计中该团实有日造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30门。

该团当时的优势是东北的日造炮弹极多,弹药补充不是问题,劣势是由于饲养管理问题,骡马大量缺额,使得主要依靠骡马机动的炮兵团出动能力受限。

以当时国民党军直属炮兵的情况看,炮兵第7团是唯一一个全编制状态的日式150毫米榴弹炮团。

而接下来的炮兵第12团,也具有唯一性。

这个团是驻印军的三个直属榴弹炮团之一,而且还是装备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那个,这种口径的榴弹炮在当时国军独立炮兵中属于最大者。

美国当时支援给国民党军的36门M1918式155毫米榴弹炮,就全在这个团了,按照三营九连制编成。

这个团的优势是火炮口径大、汽车牵引机动,机动性强、火力猛;劣势是同样由于管理保养不善,汽车完好率不行,限制了出动率;另外由于炮弹、油料以及火炮本身的老化问题,也会影响战力,出动率不如炮兵第7团。

上述这两个重型榴弹炮团,一个装备有36门美援155毫米榴弹炮、一个装备有30门日造150毫米榴弹炮,是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最重型火力。

需要注意的是直到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同等口径的重炮(日造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可用者只有18门,在数量上远不如国民党军的重型榴弹炮。

在榴弹炮外,国民党军的第三个独立炮兵团为第16团。

这个团是野炮团,装备日造的三八式75毫米野炮,按照编制计应当是3营9连,每个连装备4门炮,总计为36门野炮。

不过据1948年初的实力数统计,该团实有野炮数为34门,可见还是略微缺编的。

相较于重型榴弹炮出动不便的劣势,野炮团的机动相对简单,所以当时有1个营配置在锦州,团主力在沈阳,相对来说出战的时候比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军的野炮也配备在军一级,第49军和第52军的军属炮兵营,就是装备的野炮。

而最后一个独立炮兵团是重迫击炮第11团,这个团装备的火炮数量最多,达到了75门。

当然,重迫击炮第11团装备的火炮类型也比较特殊——化学迫击炮。

所谓的化学迫击炮其实就是二战时美军研制装备的M2式4.2英寸化学迫击炮,虽然名为化学炮,事实上也有相关的弹药,但该炮在实战中主要打高爆弹,当常规的重型迫击炮使用。

在国民党军中,总计有4个这样的迫击炮团,而第11团是资历最老、战斗经验最丰富的一个。

该团的前身为国民党军(化)学兵总队炮兵第1团,后来到印度编入驻印军后换装M2式4.2英寸迫击炮,成为第一个装备该炮的团级单位,并改番号为重迫击炮第11团。

该团按照三营九连编制,因为每个连装备8门炮,所以全团的标配是72门炮。

在实战中,通常以连甚至是排为单位,将这些重迫击炮配属到各军、师单位,作为加强火力之用。

所以在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也是有缴获并装备使用的(5个纵队有这种炮)。

据1948年初的实力统计,重迫击炮第11团实际有75门M2式4.2英寸迫击炮,还是超编制状态。

因此,总计这4个炮兵团在当时装备有175门大口径的榴弹炮、重迫击炮,以及野炮,这些炮都堪称是“大炮”,是当时东北国民党军的最强火力。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上述四个独立炮兵团的主力都在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和沈阳守军中,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这些炮团全军覆灭。

东北野战军在缴获上述火炮后即将其编入我军的独立炮兵和各纵队,在入关之后的大战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甚至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也使用了这些火炮。

0 阅读:24

甲骨堂

简介:谈人文历史,阅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