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四方的音乐人也曾被嘲讽“写的那些就不是歌”,他始终坚持做自己。
“刀郎热”并不是凭空而来,看看他之前的作为,就知道凭什么他能成为当下“最受欢迎”音乐人。
被人民日报点名的刀郎,这次终于看明白那些乐坛上的“流言蜚语”是多么可笑了!
人民日报“刀郎热”
再次复出的刀郎已经“天下无敌”,演唱会一票难求只是表象,其实更多的是大家对当下华语乐坛的失望。
这两年总有人说“为什么感觉老歌越来越好听”,这其实是在对比之下才得出的一个结论。
其实不是老歌越来越好听,而是新歌越来越难听,没有意义的词和似曾相识的旋律,怎么可能好听。
要说当下的乐坛还能静下心好好做音乐的或许就只有那几位老歌手了吧!
刀郎为了创作甚至都可以连续消失多年,只为了找到那种最真实最富有情感的东西。
连人民日报都已经点名了这波“刀郎热”,聊到他歌曲的艺术性和风格更是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所谓的“土”更是他歌曲接近民生的体现,脍炙人口的旋律是他作为音乐人的才华。
好的作品往往能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记忆深刻,即使很久不听也会让人想起来,
而不是像网络热歌那样以动感的旋律“洗脑”,热度过去就直接被遗忘。
他这段时间的确备受争议,很多长时间活跃的音乐人看到他的热度都“眼红”,自然可能会有些情绪化的评价和判断。
好的作品会有一群不厌其烦听众,它的生命力就像《西海情歌》的旋律一样延绵悠长。
好的音乐人也会找到自己的风格,他似乎就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样“寒冷”又“火热”。
音乐也是一种文化,允许“百花齐放”是当今文化的特色,因为时间自然会选出那些值得流传的作品。
游走四方的刀郎
其实刀郎应该算是一位流浪音乐人,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民间行走,年轻的时候他更是去过很多个城市。
他在一个小镇出生,小的时候因为父母都在从事文艺方面的工作,他与艺术的“距离”很近。
在那个环境下长大的他对音乐十分的感兴趣,但是父母却并不赞同他走上这条“路”。
后来还是一个在这方面比较有话语权的亲戚说情,表示他其实非常有音乐天赋,他才能顺利开启自己的“音乐之旅”。
那个时候他其实还很懵懂,学乐器弹奏和乐理知识对他来说有些枯燥,但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枯燥的。
他坚持两三年之后逐渐找到了音乐独特的乐趣,他也渐渐喜欢上了音乐。
正巧的是那时候很多港台流行音乐涌向内陆,而他也在那波音乐热潮中的到了启发。
后来中学念完他就决定到外面去闯荡,那时候他身上也没钱,为了生存他甚至还曾去餐厅打工。
不过他运气不错后来找歌厅找到一份工作,而且那时候他还可以跟其他乐手学习乐器。
他也不断的在各地游走,后来他觉得时机成熟就联系自己的几位好友组建了一个乐队。
后来在海南唱歌的时候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女人,他们两个情投意合,最终结为夫妻。
而他的妻子是一个新疆人,后来他就跟着妻子到新疆体验民风民俗,在那里他找到自己真正要找的音乐。
他现在的名字其实也只是一个地名,而他放弃曾经的名字罗林也是在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他认为这个名字更有金属的感觉,而他的声音也是沙哑像是金属摩擦一样,他就直接换了自己的名字。
并且在那时候他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开始发自己的专辑,正式进入乐坛。
一个音乐人的行为
复出一次就会火几首歌的他,并不觉得音乐是一种盈利的工具。
曾经因为《西海情歌》的版权问题他多次向降央卓玛发起诉讼,目的只是让她知道版权的重要性。
这些年对方用这首歌获利颇多,最终也只是赔偿给他7.5万元,他也只是想要小惩大诫罢了。
而之前的线上演唱会的收益更是夸张,但是直播结束后在平台分走抽成之后他将这些钱都捐给了韩红的慈善机构。
这样的人难道不配火么?他的歌又哪里低俗,抛去事实就对一个人和他的作品评头论足真的很过分。
最近“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演唱会即将在济南举办,而且举办时间刚好是2月14号到2月15号,
正好赶上情人节的一场演唱会,如果带着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家人一起看,那真的是意义非凡。
不过这也意味着这场的票将异常难抢,抢不到票的朋友其实也不用伤心,毕竟他的歌并不会在演唱会唱完就消失。
而看到他的票被一抢而空后,有些“专业”人士比粉丝会更加难受吧!
张弛有道
[赞][赞][赞]
沉默
拉倒吧!当今乐坛,还是乐坛?就算模仿日、韩,也是一层皮!绝大多数是挖空心思为了钱而不择手段!音乐?值几个钱?
五四青年
低级趣味的东西受欢迎,哎,江河日下
平凡
五四青年你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