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站》迎来大结局,王冬雨回归家乡,堪称女性楷模

郭伟来说 2025-02-01 16:27:18

看完了这部《驻站》的最后一集,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因为这里头的每个人物都让人特别亲切,看着他们一点点成长,就跟看着自己家里人似的。

王冬雨这个角色在剧中表现得十分有个性,她从小在村里长大,又考上了大学,还回村当了老师,这种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来的。

村里的孩子们都不太爱学习,家长们也总想着让孩子早点回家帮忙干活,但王冬雨就是不放弃,她给孩子们讲故事,带着他们玩游戏,慢慢地把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陈铁皮的爸爸带着铁器冲进教室,想让孩子辍学回家打铁,王冬雨二话不说就挡在了教室门口,那股子劲头让人看了都害怕。

她还经常自己掏钱给孩子们补贴生活费,就怕有孩子因为家里穷而上不了学,这种事情在农村老师身上经常发生。

王冬雨虽然性格泼辣,但对待学生却特别用心,她会记住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村里当老师其实挺不容易的,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不理解,还有教育资源的短缺。

常胜刚来到东篱村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外来人,对他充满了戒心,甚至还有人故意给他使绊子。

在工作中常胜是个认真负责的警察,但回到家里面对老婆周颖的时候就变得特别怂,这种反差感让人觉得特别真实。

他慢慢地融入了村里的生活,开始理解村民们的想法,也让村民们看到了警察不只是抓坏人,还能帮助大家致富。

当村民们被坏人骗了的时候,常胜不是简单地批评教育,而是想办法帮他们把损失追回来,这种做法让村民们特别感动。

后来常胜和王冬雨一起搞山货品牌的事情,让大家看到了警民合作的新方式,也让村里的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村里的人开始慢慢改变了对教育的看法,不再觉得读书没用,反而开始重视孩子们的学习。

山货品牌的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生活也慢慢变得好起来。

村里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得到了一些改善,因为家长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不用再外出打工,可以在家照顾孩子。

东篱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道理,农村要发展不能光靠一个人的力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需要教育和经济同步发展。

王冬雨从最开始对常胜的误解,到后来成为第一个理解他的人,这个转变过程很自然。

周颖虽然总是对常胜呼来喝去的,但在关键时刻都会站在丈夫这边,这种夫妻关系特别真实。

村主任王喜柱虽然有虚荣心,但也是真心想让村里变得更好,他的这种心态其实挺复杂的。

现在农村最缺的就是人才,像王冬雨这样愿意回村工作的大学生还是太少了。

农村的教育资源确实比不上城市,但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产业发展是农村振兴的关键,但怎么找到适合本地的发展方向,怎么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

就像剧中说的那样,要让农村真正发展起来,需要教育和经济两条腿走路,光有一个是不行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