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时期中国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牛人”。
他一生掌握9门外国语言,并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拿下了13个博士学位,北大校长蔡元培特别聘任他担任英文教授,胡适看不惯他但也不得不称赞他一声“博学多识”。
他就是辜鸿铭,时人称他为“狂士怪杰”。

在那个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人们崇尚西方的年代,是他率先看穿了西方虚伪的本质。
“你们并不比中国人高尚一丝一毫,甚至更加的野蛮和肆无忌惮,你们只不过是拥有机枪和大炮罢了。”
同样是他喊出了那句至今仍然流传甚广的名言:
“我的辫子在头上,诸公的辫子在心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中国第一人”,一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闻女人裹过的“三寸金莲”,并且坚持拥护一夫多妻制度。
那么,造成这样一位“怪杰”如此复杂的两面性的原因为何?

辜鸿铭喜欢闻女人裹过的“臭脚”原因要追溯到辜鸿铭的父亲。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曾经对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为了让辜鸿铭贯彻这一原则,辜紫云特意对辜鸿铭强调了两件事:“第一,不能进基督教,第二,不能剪辫子。”
正因为如此,辜鸿铭哪怕在年轻时游历欧洲,接触了很多先进思想,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的仍然是中国文化。
回国之后,辜鸿铭致力于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向输出给西方国家。
为此,他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大学》、《中庸》、《论语》”翻译成英文,并且对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辜鸿铭成功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了解往往都是从他开始,甚至当时的西方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然而,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在接受时却没有经过甄别,有些甚至都称不上文化而是封建时代残留下来糟粕,他也大肆吹捧。
比如他坚持宣扬一夫多妻。
“‘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当别人对他进行反驳时,他能言之凿凿地说:
“你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吗?”
再比如他对女人裹过的“三寸金莲”情有独钟。
他认为女人的脚美就美在:“瘦、小、尖、弯、委、软、正”,只有裹过足的女人才能完美符合他的要求。
为了能满足自己的“特殊爱好”,他身体力行娶了个已经裹过足在当时被认为是“落后”的女人淑姑。

辜鸿铭对所谓的三寸金莲的热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喜欢闻,还喜欢拿女人穿过的鞋子当“酒杯”喝酒。
现代的我们都知道,如果脚在鞋子或袜子中闷的时间太长会导致脚臭,更别提古代裹足动辄以“年”为计量单位的过程了。
因此,在古代裹脚布被拆下来后,女人的脚散发出的味道根本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然而,辜鸿铭不这么想,他对这种味道就十分“上头”。每当文思枯竭的时候,辜鸿铭都会闻一闻妻子的“三寸金莲”,并美其名曰:
“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康有为曾经送过辜鸿铭一张写有“知足常乐”四个字的横幅作为讽刺,辜鸿铭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赞叹讲:“康有为深知我心”。

但如果你要就此认为辜鸿铭是个食古不化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尊崇皇权,却对压迫百姓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
在中华大地上享受了近半个世纪“荣光”的慈禧过寿辰时,辜鸿铭就曾写对联进行讽刺:
“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在皇帝梦破碎“驾崩”之后,举国“哀悼”,辜鸿铭则高兴地请了戏班子在家里唱了三天大戏。
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辜鸿铭对于“进步”并非是一味的排斥的。
或许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辜鸿铭针对的仅仅就是宣扬全面西进,将中国文化贬低地一无是处的人。这其中最有象征意义当属于辜鸿铭和胡适的恩怨。
胡适宣扬自由、宣扬民众,宣扬摈弃文言文,采用白话文,辜鸿铭就喜欢跟胡适唱反调,甚至指名道姓抨击胡适。
比如胡适刚在台上用英文念了一首欧洲诗人荷马的诗,辜鸿铭就在下面用英文讽刺胡适的英语口音有应该下等人的味道。
再比如胡适刚在课堂上宣称要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理论重新解构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在下一节自己的英文课上就对学生说:
“我教你们学习英文,不是造就一些美国化或西方化的人,而是要造就一些对国家有用的中国人。”

辜鸿铭的这些自相矛盾的行为给他这个人在当时带来了很多争议,甚至直到现在人们在网上对于辜鸿铭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传播中国思想到世界的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迂腐的封建主义顽固分子。
但无论如何他对于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
在那个盲目追求西方,寻求西化的年代,辜鸿铭敢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坚守中国文化已经是一件难得可贵的事情了。
至于一些小小的“癖好”反倒为辜鸿铭这个人增添了几分色彩,可以忽略不计了。
大家觉得辜鸿铭是“怪才”还是“奇人”呢?
-END-
信息来源:
董文雪.辜鸿铭的文化观与文化自信[J].汉字文化,2022,(03):179-180.
辜鸿铭是个怎样的人?晚清怪才辜鸿铭就喜欢女人的脚臭味儿!.新知网,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