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再次成为俄军保卫家乡的利器,随着2月份的来临,库尔斯克地区的气温出现明显下降,白天是零下5-8°C,晚上可以达到零下15°C,如果说准备充足还能应对这个温度,但对于库尔斯克的乌军来说,他们目前深陷3面被包围的窘境中,不仅保温的补给不能及时送到,就连生存的食物也开始告急,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严寒或许真会是击败乌军的“最后一击”。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消息称,俄罗斯武装力量“北部”军队已经展开行动,在库尔斯克气温急降后,对乌军在苏梅州的后勤保障力量进行了袭击,按照俄军的说法,俄军每天都要在库尔斯克发射超300枚的巡飞弹和FPV无人机,随后利用制空权的优势,对乌军的主要据点进行打击,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三面合围的态势。
据俄军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对乌军的后勤补给进行打击后,前线的乌军因为没有保暖服,冻亡率出现了很大浮动,很多士兵在林地冻死的骸骨也在增加,一些受了重伤的伤员可能都没有机会看到第二天的黎明,很明显,乌军并没有及时的撤出伤兵。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月17日,俄军通过一个月的进攻,终于攻下了俄乌边境的大型定居点斯维尔德里科沃,在解放该据点的同时,俄军还控制了斯维尔德里科沃西北部的苏贾-雷利斯克公路,这可是乌军的重要补给线,当初乌军进攻库尔斯克时,就是通过这条补给线给苏贾运送物资,随后在通过苏贾运送到前线,现在俄军掌握了这条公路的控制权后,对于气温骤降的库尔斯克乌军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其实乌军也深知目前苏贾地区的困境,为了弥补兵源短缺的情况,基辅方面也是调用了更多的后备队进行补足,按照目前苏贾地区乌军的反击情况来看,此前报道的12个旅应该是保守估计,现在看来,乌军从6个方向对俄进行反攻,乌军的实力最少在15-17个旅之间。
一方面是为了将来与俄罗斯谈判赢得筹码,这样也不至于太被动,另一方面就是乌军算计失误了,这次乌军之所以储备这么多兵力,是因为他们最开始设想库尔斯克上冻后,它们可以利用西方国家提供的装甲车、坦克和其它重装武器对俄罗斯进行反击,最重要的是乌军希望土地冻硬后,可以有一个开放性的补给线,即便俄军发动再多的FPV无人机和巡飞弹,它们也可以想其它办法把物资送到苏贾。
但这个想法最后还是失算了,因为在气温骤降之前,俄军从东西两侧对乌军进行了穿插打击,随后又组织4个旅的兵力在西南地区进行合围,原本乌军在西北地区有近20公里的控制线,经过2个多月的反击,目前可能只剩下不到8公里的控制线,如果乌军在不想办法解决士兵保暖问题,可能这个严寒过去之后,最后的8公里也会被俄军控制,到时候整个乌军的17个旅,可能都会被俄军“包饺子”,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数据看,目前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已经损失61530人,2688辆坦克装甲车、1944辆汽车,按照这个装备标配的话,乌军在短短的7个月,损失了可是5个师的兵力,这个惨烈程度,已经远超乌东战场,如果继续下去,乌军势必会在库尔斯克吃大亏。
其实对于乌军来说,进攻库尔斯克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既牵扯了俄军在顿巴斯前线的精力,又给俄方造成了“入侵”的压力,但乌军为什么投入这么多,最终还是没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呢?
除了俄军的军事实力要比乌军强大外,乌军的打法也有问题,此前就有西方媒体痛批乌军战术有问题,在取得闪电战胜利后,并没有及时巩固防御力量,而是选择直插库尔斯克腹地,这种“英雄式”打法,实在太苏联了,按照北约的打法来看,当时如果把互联网、星链和其它通信系统进行结合,将突击步兵、炮兵、无人机部队整合成一个整体,那么这股入侵的乌军将会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军事存在,但乌军并没有这么做,这也是为什么打到现在,原先控制的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只剩下不到500公里的主要原因。
现在不仅军事力量和俄军有差距,就连库尔斯克的气温都在帮俄军,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把抗寒的问题解决,剩余的乌军势必要在库尔斯克吃大亏,不知道泽连斯基接下来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