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藏似海,不容置疑!承认民藏,激发民藏活力,就要支持自由交易

天凉说文化 2024-06-01 01:31:29

近年来,中国文物走私的问题日益严重,每年高达至少几万件以上的文物流向海外。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博界的政策不力,对民间文物如弃儿般不予认可,导致众多民间文物持有者不得不贱卖,给文物走私提供了大量的货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参与古董、古玩、古钱币等拍卖活动者约有八千万藏家之多,人们常用“国藏是湖,民藏是海”来形容之。

如果只重视国藏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不注重民藏文物艺术品的保护,无异于只圈了湖泊,却丢了海洋。

只要稍微考证一下国藏文物的来源,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现在的国藏基本都是来自于民藏。而民间文物能成为国家文物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原因就是国家疏于保护,而被走私分子钻了空子,仅此而已,没有更多的原因。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所以,保护民间文物迫在眉睫,国家如果再不注重民间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最后的尾巴都将失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今,文博专家在鉴定文物时,通常除了易见的普品之外,对一些稀罕的珍贵文物不认可。

原因就是鉴定专家没见到过,认为历史上没有这种东西,或认为这样的东西不可能在民间等等,而且,这种不负责任的“鉴定方法”成了专家们的“通病”或“潜规则”。

归纳起来有十种。

其中,国家博物馆藏品中从没有的、官方考古机构从未发现过的、陶瓷历史文献里没有记载的、权威鉴定机构无法认知不了的、文献虽有记载但叙述不详的、权威出版物里已“拍板”或“断定”没有的、被当今专家名人或学者认为古代没有的工艺、与官方藏品在色彩、纹饰、胎釉略同但有小异把握不了的、有部分资深藏家研究论证确是“到代”的文物、民间学者有重大发现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不被认可的。

然而,藏界早有共识,我国的古瓷的确有特殊罕见的、或者压根儿就有前所未见的珍品存世,这是不可否认而客观存在的事实。

有些专家太低估了文物在民间的存世量,各时期各朝代的文物都千模万样,谁都不可能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中华五千年光辉的历史,祖先创造并遗世了许多未知的东西很多。

因此,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些才出现的,或流传有序至今的一些稀少罕见的老物件,各大博物馆不一定都有。所以,一旦某些特殊极罕的文物面世,有的专家学者今生也从没见过,更谈不上对某种文物的研究考证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国家文物部门要承认民藏文物海量,绝不逊色于国藏。

现在因未开展全国民藏普查,数据未果,如真调查,“国藏是湖,民藏是海”。

其次,要增加对民间文物的保护力度,例如建立文物鉴定机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管,打击文物走私等。

最后,要激发民间文物收藏的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物的珍贵和重要性,增加文物收藏的热情和信心。



0 阅读:0

天凉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