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言大有深意,具体地说,有三重境界:第一层境界,乃心灵之净土,需持以端肃之心,犹若晨曦初照,轻拂尘埃,让心灵之室明净如镜。在此境界中,深信万物之源,唯有独一至尊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心向之,则万物皆显其本真之美;相信人人都是同一主的被造物,故互敬互爱。
第二层境界,则超脱于具体的“人”,也泛指自己的事业。当一个人对自己事业的虔诚与专注,犹如匠人雕琢美玉,每一刀每一划都倾注自己的心血,心无旁骛,唯有手中的活计。此等敬业,非但成就技艺之精湛,更在于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尊重,仿佛每一份努力都是对生命最真挚的献礼,这样的事业必然会有回报。
第三层境界,乃是洞察人性之光辉,于细微处见真章,以温柔之眼,观世间百态,识人所长,避人所短。然而,此非易事,需要有海纳百川之胸襟,才能于众人之中,寻觅到每一颗独特而高洁的灵魂,并从心底生出最真挚的尊重与欣赏。如此,则人与人之间,便如同星辰与星辰,虽远隔万里,却能相互照亮彼此前程。
综上所述,“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一句智慧箴言,让我们明白了以敬畏之心崇拜造物主,以专注之态对待自己的事业,以尊重之情对待身边人的深刻道理。仁慈主说:“你们要崇拜造物主,不要以任何物举伴他。要孝敬父母、善待近亲、孤儿、贫民、近邻、远邻、同伴、途中穷困者以及你们所掌管的人。”(4:36)
文/马石头,图/马燕
蒋云强_学佛人
阿弥陀佛[祈祷]
用户10xxx31
万物本真,虚妄不可得。此真即真道、大道,确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个,是名道,佛法名自性!万物皆因自性而显化,包括所谓我的色身,实色身觉悟即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本也没有什么好坏对错,爱恨情仇,因为色身就是如实显身相,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每天需做事,但一念我想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感觉得不到或已失去就故步自封了!不知所有实即自性平等显化,所言好是一时,不好也一时之法也。人生终究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牵挂是心中的执念,是不明真相的妄想执着,需自渡自觉!
正信龙天
万物尽显本真美,此观大谬!若真,三十六计何需传?若善,生灵涂炭人为患!若美,兴亡更叠有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