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怀明:文言小说研究的基础工程——评萧相恺主编《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2-27 07:02:37

长期以来,文言小说研究一直是整个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究其根源,当与中国小说史研究初创时期胡适等人对白话的过度褒扬和对文言的过度贬损有关。风尚所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通俗小说的研究红红火火,硕果累累,而文言小说则除《聊斋志异》一支独秀外,基本上是一片沉寂,专门的研究论著相当少,两类小说投入力量及关注程度的悬殊差异造成研究格局的严重失衡。

《历代笔记概述》

这一状况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所改变,随着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程毅中的《古小说简目》、袁行霈、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等著作的相继出版,研究者开始对这一领域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

不过,文言小说研究真正取得突破还是在进入90年代之后,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程毅中的《唐代小说史话》、李剑国的《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等著作以其不俗的实绩,开始在小说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言小说研究已成为古代小说新的增长点,潜在地改变着整个小说研究的格局和走向。

在此较为有利的学术背景下,萧相恺先生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价》一书的出版无疑是锦上添花,对文言小说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文言小说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全书共收两汉至清代文言小说家近160家,按传主生活的年代先后编排。各篇分传和评两部分,并尽量将两者融为一体。按卷首凡例的要求,“所用材料须信而有证,并力求使用第一手资料”,“评论要公允,力戒偏颇”,“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全书所收各篇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这一要求。

《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

主编萧相恺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小说史家,功力深厚,成就卓然,在学术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人缘,各位撰作者也多是小说研究的专业人士。

全书从酝酿到成书,前后经过十多年的时间,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所有这些,保证了全书的学术水准和高品位。总的来看,这是一本能构成良性学术积累的学术著作,为文言小说研究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由于古今小说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文言小说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便是小说观念的界定问题。这既是一个讨论多年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必须给出答案的现实问题,无论是撰写文言小说的专门著作,还是编写相关的辞书、工具书,都是无法回避的。

因立足点、立场的不同,研究者提出的解决方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三种意见:或信古、或从今、或走中庸之道,调和古今。该书对此问题有比较成熟的考虑,处理得比较好,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借鉴。

《古小说简目》

在该书的前言中,萧相恺先生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比如他提出在辨析古代小说观念时,必须将古体小说(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通俗小说(白话小说的“小说”概念)、清代末期引起的西方小说观念这三种情况分清;认为在考察中国小说起源时,也有三种情况必须分清:

一是小说文体的起源和小说因素的起源,一是小说的起源和小说的渊源,一是小说的主源和小说的支源。

进行这些区分确实很有必要,它点出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更进一步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在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之后,作者对文言小说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即基本采用班固以来文言小说理论家的小说观,从文化的视角,视小说为一种由文人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的、或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加添许多传说内容的、或者借民间传说为由头创作的叙事写人的作品。

《中国文言小说史稿》

尊重古人的意见而有所变通,兼顾今人的观念而不偏颇,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稳妥可行的,不宽不严,正合中庸之旨。

在该书所收录的近160位文言小说作家中,既有人们较为熟悉的名字,如李公佐、瞿佑、蒲松龄、纪昀、袁枚等,也有一些虽然熟悉但颇感意外的名字,如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朱元璋等。更多的则是一般读者乃至研究者都感到陌生的名字,其中有不少作家是首次进行专门研究,该书的开拓意义和价值由此可以得到体现。

收录作家作品的多少固然不是衡量一部著作学术水准的唯一标准,但视野是否开阔,对研究领域是否有新的拓展,从所收作家作品的数量上也是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我们需要对少数经典作家的精细研究,同样也需要对整体创作情况的全景观照。

全书近160位作家按时代顺序排列,实际上构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文言小说史。主编本人似乎也有意突出这样的效果,强调将每位作家放在文言小说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以篇幅长短的形式表明其在小说史上或重要或一般的地位。

《中国文言小说书目》

显然,篇幅的长短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字数的多少,因为它意味对一个作家更为充分、深入的探讨。一般小说史的写法虽然有利于全局的把握,但对局部、细节的关注相对不够,特别是对作家个性的把握除少数经典作家外,一般作家是难以得到如此关注的。

该书评传体的写法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以具体可感的作家作品构成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文言小说全景图。同时,不少条目后面还附有注释,有些还列出参考书目,提供了更进一步了解的线索,保证了全书的信息量。可惜全书体例不够统一,如果所有条目都有这样的参考书目,对读者的帮助当更大。

在笔者看来,该书还有可继续完善处,比如有些重要作家失收,像林纾,按卷首凡例所列标准,其立传范围为“辛亥革命之前的文言小说家(含生平跨辛亥革命前后,而辛亥革命前有重要作品问世者)立传”,他是符合收录条件的。而且其在文言小说方面的创作无论是作品数量、艺术成就还是社会影响,都非邹弢、储仁逊可比,为邹、储立传而不收林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

如果不强调“辛亥革命前有重要作品问世”的话,苏曼殊也应该给予收录。

如果将来有修订的机会,还是将两人补入为好。以此二人殿后,能更准确地反映文言小说创作在清末民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和新变。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