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放曹坡农产品,农百科,中国水产。
湖北老人捕获3.2斤巨型鳝鱼你知道监利虾稻节吗?也叫湖北监利小龙虾节,是湖北监利政府举办的一个展览会性质的节日,从2018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4届。监利虾稻节举办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监利小龙虾,同时也涉及监利大米的展销。
这个活动不怎么出圈,咱们消费者大概率是闻所未闻。但农行业从事者肯定是知道的,监利的小龙虾产量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其大米也是远销全国,因此举办这种活动确实有助于提升了监利小龙虾和监利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还能推动了监利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2023年的第五届湖北监利小龙虾节暨第四届监利毛市佬面点美食文化节却有些出圈了,不过大家的关注点并非活动本身,而是都在监利市柘木乡万和村72岁的老人傅冠兴身上,因为他带来了一条大黄鳝参加活动。
这条大黄鳝的体长1.02米,体重达到了3.2斤。当地的博主@放曹坡农产品当时也去拍摄了这条大黄鳝。只见大黄鳝被放在一个玻璃水缸中,路过的人基本上都会驻足停留拍照。博主靠近后第一反应就是抬起自己的手臂到水缸上方,想要跟这条大黄鳝比比粗细。
傅先生见状配合的将大黄鳝从水中拿出来,可以看到傅先生的手堪堪能将大黄鳝围住。这条大黄鳝也是相当配合,任由傅先生拿捏。博主将手靠近,但没有靠太近,根据近大远小的定律,可以估测这条大黄鳝的粗度真的跟博主小手臂差不多了。
后续采访傅先生后,傅先生表示有个江苏来的老板曾出价12000元想要收购大黄鳝,但傅先生拒绝了,他带黄鳝来是为了替监利虾稻节助力,不是来卖鱼的。关于这条鱼的来历,傅先生则表示其实就是在当地一条水沟无意抓到的。
网友们的反应看到这种体型的鳝鱼,有网友第一反应就是:“望月鳝?”
所谓的望月鳝实际上并非真实存在的生物,而是一种民间传说,有些人看到体型较大的鳝鱼都会这么去叫。
望月鳝最早的记录可能是出自明朝的文学家冯梦龙编写的《明察》,内容简述就是有人在田间劳作偶然挖到一条巨大的鳝鱼,吃了之后被毒死了。后来有人去研究发现,这种望月鳝在晚上总会抬头看向月亮,它们喜食死狗、死猫及腐尸,因此含有剧毒。
清朝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纪晓岚判案的,也是有人吃了鳝鱼死亡了,其妻子被怀疑是下毒的人。后来纪晓岚认为这个妻子没有嫌弃,于是根据望月鳝的生活习性确定了望月鳝的存在,于是就判妻子无罪。
因此民间就有“再穷不吃望月鳝”的俗语。
有网友表示:“这条一看就是缅甸鳝!”不过这位网友估计是纯靠体型来分辨的,缅甸鳝跟本土黄鳝的外形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体型确实是很大的区别,本土黄鳝体长就40~50厘米,体重能接近2斤就算是非常大了!而缅甸鳝随便就能长到1.3米左右,体重更是能有7斤往上,甚至10斤的个体都曾被发现。
缅甸鳝的头部形状尖锐,吻部平展,整体轮廓与蟒蛇的头部相当类似。在体色方面,缅甸鳝呈现出较深的色调,虽略带黄色,但整体仍偏向灰黑色,且其身体上布满了从头部延伸至尾部的黑白纵纹,增添了其外观的独特性。相对而言,本土黄鳝的头部则显得较为圆润,体色较为浅淡,呈现灰褐色,腹部则为灰白色,全身散布着不规则的花斑和黑色的斑点。
后面很多网友在评论的时候也是拿缅甸鳝跟本土黄鳝进行对比,现在这样的误解是经常发生的,以至于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将两种鳝鱼放在一起讨论。
有个网友表示:“野生的按一年一两生长,有32年了。”
其实本土黄鳝的寿命只有6~15年左右,但也曾有研究者发现近20岁的个体,但32岁就有点太夸张了。即使是人工养殖的黄鳝,它们经过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照料后,也就10年左右寿命。
另外黄鳝的生长速度也不能草率的按一年一两算,一般而言,5月至6月间孵化的小黄鳝苗,在当年年底体重仅能达到3~5克的水平。
不过随后,它们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但也没多快。到了第二年的年底,体重可增至10~20克。继续成长至第三年年底,小黄鳝的体重将进一步提升至40~60克的区间。进入第四年,它们的体重更是能突破百克大关,达到100~200克的水平。而至第五年年底,小黄鳝的体重已稳定在200~300克的范围内。当它们步入第六年时,体重更是能达到250~350克的峰值。不过六年以上的黄鳝生长速度会显著放缓,野生环境中体重达到500克的黄鳝往往已是老黄鳝了。
因此傅先生这条黄鳝确实不多见。
老衲即将圆寂
别人女主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