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个职业,我想无论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想去干。而皇帝的居所,更是人人向往的地方。先不要说豪华气派,关键是前呼后拥养尊处优的生活。在皇宫中,三千佳丽加上太监们,等于围着几个人转。
不过,一如宫门深似海。这句话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影视剧里面,用在那些皇帝女人身上去感慨。因为进了皇宫,看似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可也无非是住在豪华笼子里面的金丝鸟。某个角度来说,并没有普通人自在。对于那些皇后皇妃尚且能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普通的宫女太监们的境遇可想而知。
皇宫不可能养那些服务人员一辈子,像太监这种一般到了老去,就会被驱逐出宫。如果手里没点积蓄,饿死在街头也是常事。这样一说,你就理解为啥影视剧里面的太监,大都贪婪成性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做男人的权利,而后半生就需要靠自己养老。你以为,他们还能享受退休金吗?很多太监其实和寺庙关系搞得相当不错,在手里有点钱的时候,动不动就会捐助点香火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老了之后有个安身的地方,而寺院无疑是太监们的首选。
对于皇攻侍卫来说,出了宫自然是不愁生计了,但是最惨的还是宫女这个群体。
其实,关于宫女这个职业也是分作三六九等的。而大致上还分为女官和侍女,女官据说是管理君王日常事务的人,也有人说是女太监。我记得赵丽颖演过一部戏,其实就是饰演的女官。这种女官和太监一样,要进行净身手术,失去做女人的权利。而侍女就不同了,属于那种在皇宫内做杂活的人。她们唯一的出头机会,就是有一天万一被皇上看上了,宠幸过后,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不过,机会比较渺茫,能到那里打工的,我想颜值都要在八分以上吧。
宫女们到了皇宫中,是要经过严格的礼仪培训的,毕竟伺候的都是皇亲贵族。到了清朝时候,设立了一种包衣制度。在内务府旗下,管理着为数众多的包衣户,说白了就是以前的奴籍。这些奴籍人家的子女,生来就是为爱新觉罗家族服务的,长大后都要被选进皇宫或者王府做侍女。在《延禧攻略》里面,领费娘娘正是出身包衣家族,只是后来被乾隆宠幸了,这才脱离奴籍,抬进了旗。所谓抬旗,就是解除奴籍身份,使家族升级成为贵族,获得自由之身,以后的子女成为了正常人。
在包衣里面,如果到了年龄,都要严格遵守制度,将女儿送到皇宫甄选,如果私自将女儿嫁人,那就是欺君之罪。
随着辛亥革命的炮火,封建王朝终于被推翻。没有了皇帝,自然也就没有了太监宫女们的容身之处。但是,这样的结局对于那些宫女来说,并非什么好事。大批从清朝宫里面被放出来的宫女,竟然嫁不出去。可是她们的容貌也都很出众,和民间女子比起来,绝对算得上顶级美女。那么,嫁不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本,袁世凯逼宫退位的时候,是和清廷签订了优待协议的,所以当时的溥仪还可以住在皇宫中,并由国民政府每年拨付四百万两银子作为开支。所以,当时的宫女还算是有营生。后来,因为那些守旧势力,一直贼心不死要搞复辟,冯玉祥打进北京城后,竟然把皇帝赶了出去。所以,这样一折腾,溥仪是不可能再养活那么多下人的。国民政府选择把那些下人们进行遣散,这就苦了那些宫女太监了。
首先是年龄问题,即使封建王朝不灭亡,宫女从皇宫退休,也到了二十五岁了。搁现在,二十五岁还是花一样的年龄,但是在古代那可是真正的老闺女了,普通老百姓是不会娶的,古代的医疗条件限制,二十五岁再生育,已经属于大龄产妇了。
第二点就是,宫女们从小进宫,导致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活,对于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喜欢不能干活的。而在宫中,由于常年受到压抑,保持高压状态,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极有可能不会生孩子。而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传宗接代却是头等大事。宫女们在宫中生活多年,见过大世面,对普通家庭也会看不起。再加上多年在宫中,即使没多少积蓄,但是相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辈子吃喝用不完的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普通人家不愿意嫁,富家又不愿意娶,挺尴尬的。
这一批被溥仪解散的宫女大多数都是满蒙旗人,她们来到大多是汉人的民间,这对于一向讲究血统的老百姓,很可能是看不上她们的,毕竟满蒙人之前也算是异族了,侵略中原,若是有人娶了满蒙女子,或许是会被他人看不上的。到了民国时期,普通人也更加忌惮和满蒙族人产生关系,这些宫女就更难嫁出去了。
可怜这些宫女,她们都是皇权社会的牺牲品,命运由不得自己,被选入宫,被放出宫,将她们的大好年华都耗在了冰冷无情的宫殿中,她们也曾衣食无忧,浓妆淡抹,出宫后,迎接她们的又是另一种悲惨命运,只有极少数的宫女有幸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嫁人生子,得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