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日上缴,然而次日专家上门取物时,竟见牧民妻子左右腕各戴金手镯,份量惊人,专家血压骤升。 在内蒙古那片广袤的草原上,总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1991年,一个普通牧民意外捡到一块金色铁牌,本以为是件小物件,谁知经专家鉴定,竟是辽代古金牌,价值连城,必须上缴国家。可牧民说要回家商量商量,第二天专家上门时,却看到他妻子手上戴着两只沉甸甸的金手镯,那份量一看就知道来历不简单。专家血压直线上升,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 辽朝时候,契丹人统治这里,留下不少金质军牌,这些牌子上刻着契丹文和动物图案,记录了当时的军事和社会生活。国家一直强调文物保护,法律规定发现古物要及时上报,交给专业部门研究,这样才能让历史为今天服务。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让基层工作更活跃,呼和浩特的文物局有专人负责鉴定,推动文化遗产进博物馆,教育大家珍惜民族根脉。可有些人眼里,文物就等于钱,没想到它的文化价值远超金钱。 说起牧民,叫高辉,住在呼和浩特郊外,以放牧为生。六月的一天,他在河边钓鱼时,从水草里捞出这块金牌。回家后,他和妻子合计,觉得值钱,就拿到鉴定所。专家一看,确认是辽代军牌,材质纯金,保存好,上面文字能帮研究契丹史,必须上缴。牧民答应择日送来,可其实他回家就动歪脑筋了。为了知道真价值,他把金牌砸碎,熔在自家炉子里,滤掉杂质,铸成两只大手镯,给妻子戴上。专家等了几天不见人影,就组队上门。进门一看,牧民妻子两手腕上各一只金镯,份量惊人,专家血压骤升。这就是标题里说的那段:1991年,内蒙一牧民携金色铁牌求鉴,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古代金牌,需上缴。牧民称择日上缴,然而次日专家上门取物时,竟见牧民妻子左右腕各戴金手镯,份量惊人,专家血压骤升。 国家文物属于全民,个人私藏或破坏,都是对历史的亏欠。辽代金牌能补充民族史空白,用来展览和研究,推动文化自信。可牧民只想眼前利益,导致损失巨大。事后,地方部门没大张旗鼓处理高辉,但把案例记下来,当反面教材。内蒙古的考古工作也更细致,收集散落遗物,融入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