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英国学者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一个建国才二三百年,强大不过一百年的国家,居然敢称“习惯”成世界老大。而且是对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起码在世界巅峰屹立二千年的伟大国家面前,何等狂妄和无知。 (信息来源:环球网——美国为什么一直针对中国?英国学者这篇演讲分析得太透彻!) 很多人认为,美国能横行全球,靠的是无出其右的军事实力。但苏联的军事力量也曾让美国忌惮三分,最终却轰然解体。可见仅有强大的军事肌肉并不足以支撑全球霸权。 美国的王牌其实有两张:一是军事,二是经济。这两样加持下,他们行事作风自然霸道。苏联解体后,唯一的对手消失,美国便成了那个不受约束的“全球警察”。 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并未将中国视为真正的威胁。二战后,美国坐稳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交椅,而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双方实力悬殊。即便后来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军事实力增强,也未曾动摇美国的根本。 然而,2008年成了一个分水岭。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全新的中国形象,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资本涌入。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各项指标强劲增长,美国从那时起真正将中国视为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竞争对手。 让美国坐立不安的,并非中国经济的体量,而是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冷战结束后,美国曾普遍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别无选择,只能融入西方阵营。但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成功驾驭了市场经济。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资源集中投入,中国在高铁、5G、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高铁建设速度远超美国,华为、比亚迪等一批企业崛起。 苏联在经济上与美国分属两个基本隔绝的平行体系,而中国却深度融入了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市场,并开始在这个体系内与美国正面竞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 美国对华的种种限制措施,背后有着深层的模式焦虑。然而美国挥出的拳头,时常打在自己身上。贸易战的关税,让本国农民的大豆堆在仓库;芯片法案试图卡住中国脖子,却导致自家芯片企业订单锐减。 马丁·雅克形容,这好比一个人挥拳打向对手,结果却打折了自己的胳膊。美国一边高举“自由竞争”的旗帜,一边却精准地对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下手。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维护规则,不如说更像是无法接受对手的成功。 不过,美国虽军事实力超群,却始终不敢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毕竟核大国之间的战争没有赢家。它转而联合盟友实施围堵,试图复刻拖垮苏联的剧本,但效果并不理想。 那中国为何能在持续的外部压力下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强韧?答案在于两点:一是完备的工业体系,二是庞大的内需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与全球经济早已深度捆绑,任何国家想与中国彻底“脱钩”都极不现实。 除了经济韧性,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让世界印象深刻。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成为全球最早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展现的高效执行力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搞殖民掠夺,不靠霸权扩张,这与英美的崛起路径截然不同。历史也证明,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独占鳌头,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东亚转移,中国的崛起顺应了这一趋势。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谁说了算的时代。正如马丁·雅克所言,美国人如果能早点想通这个道理,大家都能少走许多弯路。在这场新旧秩序的博弈中,未来的世界格局将走向何方,答案正由时代本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