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王树声用三万多发炮弹,证明了中国的大炮比苏联的大炮更好

建国初期,王树声被任命为总军械部部长,在他上任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

什么难题呢?

当时,总军械部要生产一种新式大炮,每分钟能发射200发炮弹,对大炮炮管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很多人就提出要从苏联进口炮管材料。

在那个年代,苏联的工业水平远远超过了我们,他们生产的东西,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因此,大多数人都想用苏联进口的材料做炮管。

但是,也有不少国内的科学家认为,我们国产的材料其实并不比苏联的差,尤其是制造炮管的材料,甚至比苏联的还要好,就极力建议王树声使用国产材料。

那么,王树声是怎么选择的呢?

其实,王树声是倾向于使用国产材料的,一是国产材料的质量不比苏联的差,可以节省很多外汇;二是中央早就提出要自力更生,不能对苏联形成依赖,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但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苏联顾问的话几乎就是圣旨,如何来改变他们的态度,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王树声想来想去,就决定用实践来向苏联顾问作一个证明。

一天,王树声让人拉来两门大炮,一门是用国产材料制造的,另一门是用苏联进口的材料制造的,两门大炮同时进行发射,看看哪个炮管质量更好。

随着王树声一声令下,两门大炮开始了比拼。

一开始,还看不出来差距,直到发射完一万发炮弹的时候,两门大炮的差距就开始出现了。

苏联进口的那门大炮,发射到一万发炮弹时,炮管就开始发红了,无法再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新的炮管;而国产的那门大炮,一直发射到两万发炮弹时,炮管才开始发红,而且,用水冷却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这样一来,谁优谁劣就一目了然了,连在场的苏联顾问,也不得不收起了傲慢的态度,承认中国的炮管质量更好。

这次比试,虽然浪费了三万多发炮弹,但和节省下来的外汇相比,还是很划算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比试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自信心,让无数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国产的东西并不差!

这就是王树声大将的过人之处,不迷信,不盲从,而是用实践来证明一切,正应了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