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网友太可怕了,少林寺刚换掌门,24小时不到就把印乐法师的“老底”翻了个底朝天——原来新住持不光会念经,还会开挖机。2005年11月,39岁的印乐在白马寺大雄宝殿前升座时,谁也想不到这位身披袈裟的方丈,转身就能跳上小型挖掘机,把200亩寺产麦田翻得比专业机手还顺溜。收割那天,80斤一袋的新麦他一口气扛了十几袋,晚上腰疼得直不起身,却乐呵呵地在研讨会上讲给全国人民听:“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就是咱汉传家底。” 故事被扒出来后,网友炸了锅:少林寺这是要改行“农业合作社”?别急着笑,背后的账本比麦子沉得多。上一任掌门释永信掌舵38年,把28亩薄田扩成横跨文旅、地产、演艺的“商业帝国”,仅“少林无形资产”估值就超700亿元,关联公司最多时达17家。2015年少林寺景区门票收入2.6亿,文创、演出再砍2亿,香火钱只是零头。释永信被查后,留下的不仅是账目黑洞,还有早已习惯“扫码功德”“天价高香”的利益链。印乐接棒,相当于在滚烫的油锅里撒一把冷水。 白马寺20年的成绩单,是印乐敢于接下烫手山芋的底气。2003年他接手时,寺内杂草比僧人多,账上赤字近千万;十年内,他把外围商铺全部收回统一经营,盈余全部投入僧团教育、公益义诊,账目一月一公开。白马寺不收门票、不卖高价香,门口连矿泉水都不摆一瓶,却靠“种地+讲课”把口碑做成“中原最干净磁场”。今年5月国家领导人到白马寺考察,听完他的汇报后当场点赞:“这就是佛教中国化的活样板”。 可少林寺不是白马寺。这里武僧团一年商业演出超800场,场场门票过百;景区里一块“开光”木牌能卖到999元,背后牵涉旅行社、演艺公司、商铺层层分账。印乐上任48小时内连砍三刀:取消商业演出、关停高价商铺、寺产财务每日公示,刀刀见血。有内部僧人透露,新规一出,原本靠演出分红月入过万的武僧集体傻眼,“方丈让我们先学会种地再说话”。 至于“帮家人种麦子”的质疑,印乐在2019年政协会议上早把话挑明:“佛门讲慈悲,讲的是众生皆亲,哪来小家?”白马寺收的20万斤麦子,七成送进养老院和山区小学,剩下三成免费结缘游客。那位“哥哥找遍全国”的半路出家同事,其实只是不想被亲情羁绊——剃度那刻起,俗家户口本上已写“亡故”。印乐扛麦子那天,他哥正好在白马寺外排队领斋饭,两人擦肩而过,一个碗里是素面,一个袋里是麦种,谁也没认出谁。 千年古刹的剧本,从来就不缺反转。释永信把少林带进了资本快车道,印乐却想把它拉回唐宋时的晨钟暮鼓。能不能成,没人敢打包票,但7月30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少林寺新住持:开挖机种麦子的方丈》,7月31日新华社跟进《少林寺取消高价香扫码功德》,风向已经写得很明白。评论区留给你:你觉得少林寺这回能戒掉“铜臭味”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