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毛主席和14个警卫员一起吃午饭,这是他们与毛主席的“最后一餐”。吃完饭,这14人

毛主席和14个警卫员一起吃午饭,这是他们与毛主席的“最后一餐”。吃完饭,这14人将离开毛主席,去学校学习。毛主席说:“我也舍不得你们,但我不能把你们留在我身边,站一辈子岗呀!” 1948年西柏坡的一顿普通午餐,为何被称为”最后一餐”?14个跟随毛主席多年的警卫员,突然被要求离开去学校,背后隐藏着什么深意?当毛主席说出那句话时,在场的人都哭了…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个鲜为人知但意义深远的故事。 到了西柏坡不久,毛泽东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卫士长阎长林马上给他写一份警卫排的名单。阎长林心里犯嘀咕,不知道出了什么急事,赶紧把20个人的名单交了上去。毛泽东拿着名单,边看边在上面划圈,一共圈了14个人。这些都是跟了他多年的老同志、老战士,有的从井冈山时期就在身边,有的是长征路上的忠实伙伴。 毛泽东把名单还给阎长林后说:“现在形势发展很快,要努力学习。不抓紧学习,就会跟不上形势。这14个人,要送他们到文化学校去学习。” 当时前方传来接连打胜仗的消息,大家都在谈论如何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早就提醒同志们要补充知识,提高文化水平。警卫战士们虽然都羡慕有文化的同志,想去学习,但要离开毛泽东,他们又很不舍。 那天午餐时间,毛泽东专门安排了一顿特别的饭菜。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能有小米饭、炒白菜、咸菜,还有一盘红烧肉,已经算是很丰盛了。14个即将离开的警卫员围坐在简朴的餐桌前,气氛既温馨又带着离别的不舍。 毛泽东动情地对大家说:“你们不愿意走,我也舍不得你们走。我们在一起多年,不管平时还是战时,由于有了你们,我总是能休息,能办公,有饭吃,有水喝。你们照顾我都非常辛苦,我也特别感谢你们。但你们不能放一辈子哨呀。今后的时间还长着呢。你们要好好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一旦工作需要,组织上会交给你们重担挑的。”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圈。这些朝夕相处的年轻人,有的来自贫苦农家,有的是孤儿,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对毛主席充满敬爱。他们万万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会主动让他们离开去学习。 大伙儿激动地站在毛泽东身边合影留念。有人说:“主席,你给我们写几个字吧,我们快要离开你了,给我们做个纪念。”毛泽东欣然答应,为每个人都题写了”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12个字。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是中共中央华北局于解放战争后期开办的短期干部培训学校,1949年2月1日,华北局正式批准成立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这14名警卫员就是前往这所学校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政治学习。 毛泽东经常向身边工作人员强调,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就建设不好社会主义。教育不普及,文化水平不提高,国家就富强不起来。他深知身边这些同志需要补课,过去战争年代受环境条件限制,现在解放了,要抓紧时间学习。 这个决定体现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他深知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任务需要大量有文化、有知识的干部。让这些忠诚可靠但文化水平不高的警卫员去学习,正是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革命建设者。 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两年里,这些昔日的警卫员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补习文化课程。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党政军各条战线。历任毛泽东警卫员、警卫队队长,中央军委后勤部中央警备团副参谋长,警卫一师参谋长、副师长,公安中央纵队二师副参谋长,公安部中央警卫团副团长。1966年至1981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等职。这样的发展轨迹在这14名警卫员中并非个例。 有的成为地方政府领导,有的在军队系统担任重要职务,有的进入公安系统继续从事保卫工作。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回报了毛主席当年的信任和期望,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多年后,每当这些昔日的警卫员聚在一起,总会回忆起那顿特殊的午餐和那句话:“我不能把你们留在我身边,站一辈子岗呀!”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让他们从简单的警卫员成长为新中国建设的有用之才。这个故事成为西柏坡时期的一段佳话,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眼光。 一顿饭,一句话,改变了14个人的命运,也体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深远眼光。你觉得毛主席当时这个决定是对的吗?如果是你,会愿意离开熟悉的岗位去学习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