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4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61岁生日,女儿李讷为了表达对父亲的祝福之情

1954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61岁生日,女儿李讷为了表达对父亲的祝福之情,赶制一件小小的礼物。也许是她把这份爱心看得太重,礼物怎么设计都不合心愿。眼看父亲生日过去,礼物竟未做成,李讷不罢休,又补做一件。 一个14岁女孩的内疚和执着,竟成了影响伟人一生的感动。当年毛主席收过无数珍贵礼品,但有一件却被他珍藏了22年直到去世。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为何一个简单的手工制品,会让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此珍视? 李讷是1940年8月3日出生在延安杨家岭窑洞,那年毛泽东已经47岁了,李讷是唯一在毛泽东他身边长大的孩子。这个小女儿从小就是父亲工作之余最大的安慰,李纳三岁时最早学说话有一句话就是”爸爸,散步去”。 时间来到1954年12月26日,毛泽东61岁生日这一天。十四岁的李讷早早就开始琢磨着要为父亲准备一件特别的生日礼物。她知道父亲不喜欢铺张浪费,也不缺什么物质上的东西,所以决定亲手制作一件礼物来表达女儿的心意。 李讷自己动手,想绣个手绢作为礼物。但翻来倒去,怎么设计都觉得不够好。这个平时做事都很利索的女孩,这次却遇到了困难。她反复设计着手绢上的图案,一会儿想绣朵梅花,觉得寓意不够深刻;一会儿想绣父亲的名字,又担心自己的针线活不够精细。眼看着父亲的生日就要到了,可这件礼物还是没有完成。 父亲的生日过去了,礼物也没拿出门去。李讷看着那块未完成的手绢,心里特别难受。她想起父亲平时工作那么辛苦,经常深夜还在办公室里处理各种事务,多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父亲感受到女儿的心意啊。可是现在生日都过了,自己却连一件像样的礼物都没有送出去。 李讷不甘心,又补做了一个。这一次,她改变了思路。既然手绢绣不好,那就做个书签吧。她知道父亲最喜欢读书,书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书籍,一个精美的书签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 书签是用丝线在圆形的硬纸片上编织而成的,正面画了两个大寿桃,写了一个大大的”寿”字,反面写着:送给亲爱的爸爸 女儿李讷。李讷选择了圆形的硬纸片作为底料,用各色丝线精心编织。每一根丝线的穿插,都凝聚着她对父亲的深深敬爱。正面她用红色的丝线勾勒出两个饱满的寿桃,象征着父亲健康长寿;背面则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那句发自内心的话。 制作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李讷小心翼翼地将丝线一圈圈地缠绕在硬纸片上,生怕哪里出了差错。有时丝线缠得太紧纸片会变形,有时又缠得太松整个书签显得松散。她一遍遍地拆了重做,手指都被丝线磨得发红,但她毫不在意。 书签完成后,李讷还认真地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爸爸,这是我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虽然小,但表示我的心意。我愿我最亲的小爸爸永远年轻、慈祥、乐观。您教导我怎样生活、怎样去做人,我爱您呀!小爸爸,我愿您永远活着和我们在一起。 当毛主席收到这个特殊的生日礼物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拿在手里把玩了好久。看着女儿亲手制作的这个小书签,读着那封情真意切的信,毛泽东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个简朴的小书签,虽然制作手法稚嫩,但却承载着女儿对父亲最纯真的情感。 从那以后,这张书签就成了毛主席看书的必备之物,珍藏了一生。无论是在办公室批阅文件,还是在卧室里阅读诗书,这个书签都静静地陪伴在他身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虽然不提倡送礼,但有些时候也不得不接受,毛主席收过的礼物有不少,既有外国友人送的,也有党外朋友送的,但基本上都被他上交了国家,唯独对一件特殊的礼物,毛主席却时刻带在身边,珍藏了一生。 这个书签见证了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李讷出生于1940年8月3日,当年毛主席47岁,这也是他最后一个孩子,因此对她最为宠爱。在毛泽东的悉心教导下,李讷成长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女性。她严格按照父亲的要求生活,从不搞特殊化,保持着朴素的作风。 时光荏苒,李讷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那份来自童年的父女深情,却永远珍藏在她心中。李纳说:“父亲对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他对我们的教导,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他那是真正的父爱。他爱我,真的。” 一枚简陋的书签,承载了22年的父女情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珍贵的礼物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颗真挚的心。你觉得父母最珍视的是什么样的礼物?欢迎分享你和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