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辽宁启动 “百日行动”确保202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目标

中国经济报导:辽宁省近期启动的“百日行动”旨在通过集中资源、强化措施,确保202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目标。

这一行动既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风险的主动作为。

行动背景与目标定位

1.稳产保供的战略需求

辽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2024年粮食产量已达500.06亿斤,单产931.88斤/亩,位居全国主产省第二位。

但2025年主汛期气象预测显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极端暴雨事件可能频发,叠加病虫害风险,对稳产构成挑战。

此次百日行动聚焦夏管至秋收关键期(7-10月),通过抗灾夺丰收与科技提单产双轮驱动,确保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2.政策延续与产业升级

行动是《辽宁省粮油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的延续,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例如,2025年计划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76万亩,推动黑土地保护工程覆盖1000万亩,同时依托农机购置补贴(如履带式拖拉机、移动式烘干机等应急设备)提升抗灾能力。

核心举措与实施路径

1.单产提升: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

技术集成应用: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模式,重点实施高产栽培、控旺促壮、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例如,在辽西、辽中粮食主产区打造6个特色示范样板区,推广“一喷多促”技术(一次喷施实现促早熟、防早衰、增粒重)覆盖1970万亩。

示范引领带动:整建制推进县与重点示范田建设,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

2024年阜新、朝阳等地已涌现“吨粮田”,大豆300亩连片项目区实现亩产681.1斤,创东北高产纪录。

2.防灾减灾:工程治理与应急响应

农田水利修复:针对沟渠“缺、断、浅、堵”问题,开展“毛细血管网”疏通工程,依法整治占用沟渠行为,提升农田排涝能力。

例如,沈阳、鞍山等地已配备移动抽水泵和抢险设备,建立24小时巡查机制。

病虫害防控:强化稻瘟病、玉米粘虫等重点病虫害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早发现、早防治”。

2025年计划实施统防统治面积占比超40%,绿色防控覆盖率提升至50%以上。

3.政策保障与资源整合

惠农政策落地:落实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大豆亩均补贴高于玉米350-400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2025年预计发放补贴资金超80亿元。

农机应急体系:依托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储备应急救灾机具(如倒伏收割装置),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响应网络,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内恢复作业。

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1.气象灾害风险

应对措施:建立“气象-农业”联动预警机制,针对易涝地块提前制定“抢排积水-追肥促长-叶面喷施”三步方案。

例如,盘锦水稻产区通过疏通田间排水通道,将渍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2.农资与成本压力

政策支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单机最高补15万元)和信贷担保(综合融资成本≤8%)降低农户投入压力。

同时,推动“分散采选、集中冶炼”模式,降低化肥、农药流通成本。

3.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技术替代:推广无人驾驶植保机、智能收割机等装备,2025年目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玉米、水稻机械化率分别达92%和97%。

例如,铁岭市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10万亩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

实施成效与未来展望

1.短期成效

截至2025年8月,全省粮食作物长势总体良好,玉米、水稻一类苗占比超85%。

农田沟渠修复工程已完成80%,新增排涝能力50万立方米/小时。

病虫害防控成效显著,玉米粘虫、水稻稻瘟病发生率同比下降12%和9%,挽回粮食损失约15亿斤。

2.长期影响

产业升级:山东海域、纱岭等重点矿山项目将于2025年底投产,预计新增年产能20吨,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同时,氰渣无害化处理、超深开采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成本。

政策优化:《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推进,将推动黄金企业整合加速,预计可新增年产能约20吨,为黄金定价权的争夺奠定基础。

3.价格与市场展望

尽管市场普遍看好金价长期趋势,但短期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汇丰银行等机构指出,若实物需求持续疲软或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下半年金价可能面临回调压力,交易区间或维持在3300-3600美元/盎司。

投资者需警惕地缘政治事件的“脉冲式”影响,以及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等宏观变量的边际变化。

2025年上半年黄金消费的“冰火两重天”,本质上是高金价环境下市场重新定价的结果。

首饰消费的下滑折射出传统消费模式的转型压力,而投资需求的爆发则揭示了黄金作为“危机货币”的不可替代性。

随着产业政策的落地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持续,黄金市场的分化格局或将延续,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无论是首饰设计的创新突围,还是投资工具的多元化布局,都需要在“高波动、高风险”的新常态下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