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美即将“握手言和”?特朗普突然下了道“命令”,先对中国退一步?暂停对中国实体出

中美即将“握手言和”?特朗普突然下了道“命令”,先对中国退一步?暂停对中国实体出台新的出口管制措施。 8 月上旬,美国商务部突然更新对华贸易政策清单,将 27 项化工原料从出口管制名单中移除,同时宣布对价值 120 亿美元的中国电子元件暂停加征新关税。 这一调整距离原定的关税豁免到期仅剩 10 天,来得有些出人意料,却也在熟悉中美经贸博弈的观察者意料之中 —— 毕竟,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农场主已经连续三周在白宫门前请愿,他们手里的报表显示,若中国继续将采购转向巴西,今年的损失可能突破 180 亿美元。 这种政策松动背后,是美国国内日益激烈的利益分歧,全美零售商联合会 7 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近 60% 的会员企业因对华关税被迫提高售价,其中家具和电子产品零售商的成本涨幅最高,平均达 12%。 更让政府头疼的是,密歇根州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联名致信国会,称中国供应链的替代成本比预期高 3 倍,仅通用汽车一家,就因无法及时获得中国产的传感器,导致两款 SUV 车型的生产计划推迟了两个月。 中方的应对则显得更为沉稳,海关总署 8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7 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同比下降 15%,但从卡塔尔、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分别增长 20% 和 18%。这种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方通过能源贸易施压的效果。 与此同时,浙江、广东等地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扩大对东南亚、拉美商品的采购,仅义乌小商品市场,7 月新增的东南亚供应商就比上月多了 37 家,这让美国供应商不得不主动降价 5% 至 8% 来维持合作。 技术领域的角力也在换一种方式上演,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8 月初公开表示,若继续限制对华出口先进制程设备,到 2026 年美国芯片企业将丧失 15% 的全球市场份额。 这不是空穴来风 —— 华为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搭载了国产 5G 芯片,其信号稳定性在第三方测试中超过了同期的苹果机型,而这款芯片的生产设备,有 60% 来自国内厂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悄悄在上海增设了一条维修生产线,专门处理对华出口设备的售后,这被业内解读为 “曲线维持合作” 的信号。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韩国三星电子 8 月中旬宣布,将在西安的存储芯片工厂追加 12 亿美元投资,扩大先进封装产能;日本丰田则表示,计划把更多混动车型的电池生产转移到中国,理由是 “中国的电池材料供应链效率全球领先”。 这些动作与美国试图构建 “去中国化” 供应链的努力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华盛顿的决策者不得不重新掂量 “脱钩” 的代价。 回望 2005 年,中美曾因纺织品贸易摩擦剑拔弩张,最终通过 “分步取消配额” 的妥协方案化解危机,那一次的经验证明,贸易摩擦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谁更能守住底线、兼顾利益。 如今的局面与当年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利益交织的复杂性,不同的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已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的政策调整或许还会反复,中方的应对也会继续保持韧性,毕竟,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不想失业,浙江的跨境电商想赚更多钱,三星和丰田也不想错过中国市场的增长 —— 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终究会比政客的口号更能左右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