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后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的遗体却在送往安葬途中两次掉落

1984年,战士李陶雄中弹后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他的遗体却在送往安葬途中两次掉落,护士郑英发觉不对劲,在打开塑料棺袋的一瞬间,眼前的一幕让人震惊!   1984年5月,中越边境炮火连天,一名年轻战士为护战友倒在血泊中,被判定牺牲,装入棺袋送往烈士陵园。山路颠簸,遗体却意外滑落两次,护士郑英察觉异样,打开棺袋的瞬间,震惊全场!这名战士的命运将如何反转?一个奇迹如何在战火中诞生?   1984年5月9日,广西独立5师1团3连尖刀班班长李陶雄,带领战士在中越边境茅山地区争夺7号阵地。越方炮火猛烈,尘土飞扬,山谷间回荡爆炸声。战士们匍匐前进,躲避弹片。李陶雄敏锐察觉一枚炮弹来袭,迅速扑向一名未反应过来的战友,用身体护住对方。爆炸震耳欲聋,弹片刺穿李陶雄身体,他当即倒地,血流如注,失去知觉。战友们上前查看,他已无气息,医护人员判定其为国捐躯。部队追授烈士称号与二等功,通知其湖南郴州桂阳县大塘乡家人。简短悼念后,遗体被装入塑料棺袋,准备运往龙州烈士陵园安葬。 运送途中,山路崎岖,车厢颠簸,棺袋突然从车尾滑落,摔在泥地上,发出沉闷响声。护送人员急忙停车,将棺袋抬回。行进未久,棺袋再次滑落,滚下路旁斜坡。随行护士郑英,来自南宁303医院,皱眉上前检查。她拉开棺袋拉链,昏暗灯光下,李陶雄满身血迹,双目紧闭,毫无反应。她伸手触碰颈部,皮肤微温,与牺牲者冰冷状态不符。按压胸口,棺袋内空气潮湿,遗体柔软,未现僵硬。郑英高声呼喊医生,报告异常。医生半信半疑,重新检查,发现李陶雄心脏微弱跳动,当即组织急救。2500毫升鲜血输入后,李陶雄脸色稍缓,发出微弱喘息。直升机紧急调派,将他送往南宁303医院。检查显示,体内近200块弹片,多靠近要害器官,伤口感染严重,白蛆滋生。6月11日起,医护清创,取出52条蛆,次日42条,至6月21日清除干净。取弹片手术因高烧反复,仅取出56块,其余留存体内。   1984年7月26日,李陶雄苏醒,距受伤78天。他睁眼询问阵地战况,部队与家人得知消息,喜极而泣。后续治疗中,他高烧不止,伤口未愈,医生建议截肢,李陶雄拒绝,忍受剧痛清创,保住左臂。10个月后,伤情稳定,脱离危险。两年后,李陶雄康复出院,回桂阳县干休所,定为三等残疾军人,左眼失明,右眼视力0.5,获一等荣誉军人称号。部队提供优待,他常说,相比牺牲战友,自己已足够幸运。 李陶雄的存活彰显医护人员的敏锐与部队的全力救治。护士郑英的细致观察、直升机紧急转运、多次专家会诊,共同创造了奇迹。他的顽强精神激励后人,部队的关怀体现对英雄的敬重。这种精神与保障,推动边防事业发展,祖国愈发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