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乌军前总司令、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一心只想达成停火协议,而不

乌军前总司令、现乌克兰驻英国大使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一心只想达成停火协议,而不是确保自身未来安全,那么俄乌冲突将会持续到2034年。[凝视] 乌克兰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这场已持续三年半的战争正以最残酷的消耗战模式向着更黑暗的深渊滑落。 在顿巴斯前线的泥泞战壕里,俄军每天倾泻2万发炮弹的“钢铁暴雨”与乌军无人机操控员紧盯屏幕的疲惫双眼,共同勾勒出这场21世纪堑壕战的真实轮廓。 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俄军虽在红军城撕开50公里缺口,但日均推进不足百米的蜗牛式进攻,暴露出双方都已陷入“既冲不破又停不下”的致命僵局。 战场数据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人员绞肉机,乌军每日200人的伤亡数字看似低于俄军的800人,但北约内部评估报告指出,乌军实际战斗减员中技术兵种占比高达43%,这些需要数年培养的无人机操作员和炮兵观察员一旦损失将难以补充。 而俄军虽然承受着更高伤亡,但其“监狱兵源”补充机制仍在持续运转,近期被俘的俄军士兵中甚至有55岁的刑事犯。更致命的是装备消耗,乌军每月损失的50门西方火炮只能补充15门,被迫启用的T—64坦克在俄军新型“柳叶刀”无人机面前如同移动棺材。 西方援助的断崖式下跌正在改写战场方程式,德国基尔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欧美对乌军援同比下降47%,美国国会搁置的600亿美元援助包中,实际能在一个月内送达前线的不足5%。 波兰边境堆积如山的“海马斯”火箭弹,暴露出北约后勤体系在俄罗斯持续打击下的脆弱性。 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乌克兰军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的却是苏联标准的122毫米炮弹——因为西方155毫米炮弹生产线要到2026年才能投产。 这场消耗战的真正恐怖在于它正在重塑两个国家的命运,乌克兰虽然实现战时GDP增长5%的“奇迹”,但其工业产能的78%已转向军品生产,教育体系崩溃导致适龄学生50%未完成学业。 俄罗斯则将国家预算的40%投入战争,圣彼得堡街头新增的假肢商店与莫斯科精英区暴跌的房价,无声诉说着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真实代价。 当扎卢日内警告冲突可能延续至2034年时,他揭示了一个被刻意回避的真相:2014年明斯克协议的失败证明,没有安全保障的停火只是为下一场战争蓄力。 如今俄军通过伊朗获得的“小摩托”无人机系统正在摧毁乌克兰电网,而乌军与英国军情六处密谈的“风暴阴影”导弹升级计划,则预示着战争可能向俄罗斯本土纵深蔓延。 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究竟该如何破局?是乌克兰用北约武器实现反攻奇迹,还是俄罗斯凭借体量优势耗尽对手?   信源: 乌军前总司令扎卢日内:俄乌冲突可能会持续到2034年——今日俄罗斯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