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了能收割到东方大国,美联储就是不降息,宁愿每年支付1.5万亿的债务利息,也不肯

为了能收割到东方大国,美联储就是不降息,宁愿每年支付1.5万亿的债务利息,也不肯降!   美联储为啥宁愿背1.5万亿利息,也不降息?官方说法是“抗通胀”,2024年6月美国CPI同比涨3.4%,美联储怕降息太早,通胀会“死灰复燃”,但坊间更流行另一种说法:美国想通过高利率“收割”全球,尤其是东方大国。   逻辑是这样的:高利率下,美元资产收益率飙升,全球资本会“用脚投票”,抛售其他国家资产,买入美元资产,这会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资产价格暴跌,美国资本再低价抄底,最后“薅走财富”。   但现实真这么简单吗?拿东方大国来说:2022年以来,人民币确实对美元贬值了约10%,但中国外汇储备稳居3.2万亿美元,外债规模仅2.4万亿美元,且80%是长期债务,短期外债仅占12%。   这意味着,中国根本不担心“资本外逃”——就算有资本流出,中国也能用外汇储备“兜底”,不会出现“货币崩盘”。   更关键的是,中国资产的“抗揍能力”超强,2022年美联储加息后,A股确实跌了,但2023年就企稳回升,核心城市房价虽调整,但跌幅远小于日本的危机。 为啥?因为中国楼市有“政策托底”,股市有“国家队”护盘,资本想“低价抄底”?门都没有!   美联储宁愿背1.5万亿利息也不降息,表面看是“抗通胀”,深层里是“维持美元霸权”,通过高利率吸引全球资本,巩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但这事儿早就“变味”了:美国政府债务利息快成“无底洞”,企业融资成本飙升,居民房贷压力山大,经济随时可能“硬着陆”。   至于“收割东方大国”?更是想多了,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最严格的资本管制、最稳定的政策环境,根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美联储的高利率或许能让部分热钱流出,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内需市场的潜力、科技创新的势头,才是资本最看重的“长期价值”,就算短期波动,长期依然会回流。   说到底,美联储的“死扛”是一场“豪赌”:赌通胀能被压住,赌经济能“软着陆”,赌全球资本会继续买美元。   但现实是,美国债务越堆越高,经济韧性越来越弱,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却在“去美元化”,这场“收割游戏”最后谁赢?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绝不会是被收割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