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毛主席留下的是五千亿斤粮食,五百万吨棉花,二十多亿美元,六百多吨黄金,还有两万多

毛主席留下的是五千亿斤粮食,五百万吨棉花,二十多亿美元,六百多吨黄金,还有两万多公里的铁路,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八万多座水库,无数的矿山和油田。[凝视] 那个年代的人,干活是真拼命,王进喜带着钻井队跳进泥浆池压井喷,棉袄冻成冰铠甲;焦裕禄肝癌疼得拿钢笔顶住肝部办公,抽屉里全是止痛片。现在说起来像传说,可当年这些事就实实在在发生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 1949年刚建国那会儿,老百姓过得确实苦,全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活到50岁都算高寿了。可到了1976年,人均寿命硬是拉到了65岁。这30年的变化,是几亿人一锄头一铁锹干出来的。 河南林县修红旗渠的时候特别有意思。老百姓白天干完农活,晚上举着火把上山凿石头。没起重机就用独轮车推,没水泥就自己烧石灰。现在去红旗渠旅游,还能看见石壁上当年钢钎凿出来的白印子,跟昨天刚打过似的。 工业建设更是从零开始硬拼出来的,长春一汽造第一辆解放卡车时,工人们用搪瓷脸盆当油壶,拿麻绳当量具。大庆油田那会儿更绝,冰天雪地里人拉肩扛,愣是把钻机拆成零件,一件件拖到井位上。后来外国专家来看都傻眼,说这地方根本不可能出油。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相信,那时候很多地方的社会风气真的很正。刘青山张子善刚开始伸手搞腐败,枪毙令就下来了,震动全国。那会儿贪官污吏确实少见,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把国家建设好。 说起生活作风,老一辈领导人是真简朴,毛主席那件睡衣据说补了几十个补丁,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的,他说“省一件是一件”。 周总理的衬衫领子磨破了,就让裁缝把领子翻个面继续穿,现在看他们留下的照片,办公室比现在很多乡镇干部的还简陋。 那个年代的人认死理到什么程度?雷锋在鞍钢开推土机,下班了还去工地义务劳动。有人笑话他傻,他在日记里写:“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话现在听着像口号,可人家真是这么活的。 最让人佩服的是扫盲运动,五十年代全国文盲率高达80%,各地都办起了识字班。农民白天种地,晚上蹲在煤油灯下学写字。 现在想想,这些事过去还不到八十年,当年修的水库现在还在浇地,建的铁路还在跑火车。那些喊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工人,很多真就没活到退休年龄。他们留下的不只是厂房设备,更是一种较真的劲头。 有人说那时候太苦,可苦里透着股热气腾腾的劲儿,就像王进喜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物质丰富了,反而少了那种一根筋的执着。 那个年代的人,心里有一团火,不像现在,干什么都要先算算性价比。那时候的人就认一个理: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哪怕累死累活,也要把事情干成。 你觉得这种“傻劲儿”还有必要传承吗?如果让你回到那个年代,你能坚持下来吗?或者你家里的长辈有没有类似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