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欧美的福利是这么来的!当中国造不出核磁仪必须依赖进口时,飞利浦敢卖3千万,但2023年中国研发出来后,飞利浦问,293万要不要? 以前医院里想买台能照清楚身体里毛病的核磁仪,得花大价钱从外国企业手里买,一台飞利浦敢喊到3000万,这价钱能盖好几栋楼了,好多地方的医院根本买不起,老百姓想做个详细检查都难,就算能做,一次检查费就得几千块,普通人家哪承受得起。 这可不是个例,那些年外国企业攥着这项技术,就像握着个金疙瘩,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反正咱们自己造不出来,只能咬牙买。 2013年的时候,咱们中国自己的1.5T核磁仪终于造出来了,虽然刚开始还有点生涩,但好歹是有了自己的东西。 到2022年,这国产的核磁仪已经成了市场上的主力军,医院买一台只要260万,比进口的便宜了两千多万,就这一下,好多以前买不起的医院都配上了,检查费也降了不少,普通部位检查五六百块就能做,老百姓总算能负担得起了。 也就在这时候,一直拽得不行的飞利浦开始主动降价,293万就愿意卖,这前后的差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怎么回事。 不光是核磁仪,其他的医疗设备也一样,就像安阳市搞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256排的CT以前要2469万,现在1450万就能拿下,高端彩超从217万降到120万,这些都是咱们自己能造这些设备了才有的变化。 高铁也是,早年间咱们想搞高铁,得从外国引进技术,德国西门子一开始狮子大开口,一列原型车要3.5亿,技术转让费还要3.9亿欧元,态度硬得很,那时候咱们没别的办法,只能一点点跟他们磨,最后好不容易把价格压了下来。 可花了900亿引进来之后,咱们没止步不前,自己埋头钻研,没过几年就造出了咱们自己的高铁。 现在咱们的高铁不仅在国内跑遍了大江南北,还卖到了国外去,价格比外国的同类产品低不少,性能却一点不差,这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全靠进口,哪能有现在这么方便又实惠的高铁坐。 还有挖隧道用的盾构机,以前也是全靠进口,一台要3亿,而且坏了修一下都得请外国专家来,光维修费就高得吓人。 后来咱们自己组织人研发,硬是把盾构机给造出来了,现在买一台国产的只要5000万,而且性能越来越好,不光满足自己用,还出口到很多国家,让那些以前赚咱们大钱的外国企业也尝到了降价的滋味。 其实,欧美那些国家的高福利,好多都跟他们企业这种垄断技术、高价卖东西有关系。就说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卖一架F-35战斗机,能赚5000万美元,纯利润就有34%,这么高的利润,企业交税多,国家手里有钱,自然就能搞些福利。 他们那些企业凭着手里的技术,在全世界赚钱,就像核磁仪、盾构机这些东西,卖给咱们的时候高价,赚走了大把的钱,这些钱回去就变成了他们国家民众的福利,让他们能过着舒服的日子。 如今咱们国家越来越多的技术赶上来了,不光是核磁仪、高铁、盾构机,像光伏组件这种东西,咱们自己能造了之后,价格降了一大半,不光咱们自己能用得起清洁能源,还让全世界都受益。 可咱们的企业不像外国企业那样赚那么多利润,就像造飞机的成飞,一年利润也就13亿,还不如洛克希德・马丁一个季度赚得多。 咱们的企业更多是把利润让给了老百姓,让大家能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说到底,不是外国的东西天生就该那么贵,是他们攥着技术的时候,故意卖高价。咱们自己把技术攻下来了,他们的价格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自然就掉下来了,这一来,咱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让那些靠着垄断技术赚大钱的外国企业知道,想再像以前那样轻轻松松赚暴利,没那么容易了。 而那些欧美国家,要是不能再靠卖高价技术赚那么多钱,他们的福利能不能像以前那样维持,还真不好说。咱们国家一步步突破技术难关,不光是为了自己能造出好东西,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更实惠的日子,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