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乐大师取消少室寺天价素斋的争议,像面镜子照见众生执念。有人骂50元豆芽是“薅羊毛”,转头又怨没热饭果腹,说到底是把寺庙当成了服务场所,忘了这里本是清修地。 古时寺中斋饭叫“过堂”,是给行脚僧与香客果腹的,有则食之,无则作罢,从无“消费”之说。如今却成了网红噱头,袈裟作营销道具,念珠为摆拍装饰,佛门清净地愣是变了味。 大师的决定,其实是在厘清边界:僧人不是服务生,寺庙不是景区餐厅。香客来此该寻内心安宁,而非计较口腹之欲。真饿了,山外自有餐馆;若心不诚,金碗盛珍馐也品不出禅意。 少一盘高价素斋,多几分清净本真,何尝不是一种圆满?进寺若带的是敬畏而非索取,自带干粮蹲石阶上吃,也能感受佛前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