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与Chan Zuckerberg Biohub联合打造“虚拟实验室”,用AI科学家团队快速攻克生物医学难题,短短数日即设计出针对SARS-CoV-2新变种的纳米抗体候选分子。
• 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科研团队架构,设有AI首席研究员(PI)负责整体项目规划,分配任务给免疫学、计算生物学、机器学习等多领域AI代理,同时配备批评者角色,提出建设性质疑,确保科研严谨。
• AI代理通过自然语言交流,调用多种工具和数据库,结合ESM评分、AlphaFold-Multimer三维结构预测及Rosetta能量优化,形成完整的计算纳米抗体设计流程。
• 该系统仅用数天生成92个纳米抗体序列,筛选出2个在结合力和特异性上优于现有抗体的分子,且对新旧病毒株均表现出广谱结合潜力。
• 实验室团队成功合成并验证了AI设计的纳米抗体,确认其高稳定性、正确折叠和优异的目标结合能力,开启了虚拟实验室在疫苗设计及其他蛋白质靶点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 该虚拟实验室操作高效,AI科学家全天候多线程讨论,人工干预仅占约1%,极大提升科研效率与创新空间。
• 这一突破展示了agentic AI的潜力——多模型协作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推动跨学科合作和科学发现的加速。
虚拟实验室不仅是科研工具,更代表了未来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帮助小型实验室瞬间获得多学科专业力量,缩短实验周期,释放创新潜力。
详见🔗 med.stanford.edu/news/all-news/2025/07/virtual-scientist.html
人工智能 生物医学 虚拟实验室 蛋白质设计 跨学科研究 疫苗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