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解释不清了!广东,为了应对基孔肯雅热,中山大学的副教授带着学生团队,跑到佛山,往

解释不清了!广东,为了应对基孔肯雅热,中山大学的副教授带着学生团队,跑到佛山,往积水里倒进一群群芝麻大的蚊子,以此来遏制其他的蚊子。 七月的广东,炎热的天气不仅带来了湿热的空气,还带来了一场特殊的“战争”。一场针对“看不见”敌人的城市卫战,正在佛山三水南山镇悄然打响。 这场战争针对的是基孔肯雅病毒。这种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目前既没有疫苗也缺少特效药,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尽管多是轻症,但迅速蔓延的势头着实令人心惊。 一旦中招,患者可真是受罪,突发39度高烧是常态,关节疼得仿佛被人用锤子一下下砸过,浑身还会起红疹子,严重时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日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去年巴拉圭有33人因此丧命,法国留尼汪岛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感染,这都无疑凸显了当前防控的紧迫性。 白纹伊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花蚊子”,它是基孔肯雅病毒唯一的传播载体。这种蚊子特别“狡猾”,只有雌蚊才会吸血,它们就像移动的“针头”,负责把病毒注入人体。 它们的繁殖能力超强,喜欢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树洞、竹筒这些有积水的地方产卵,一只雌蚊一次就能产下200到300枚卵。它们从卵到幼虫,再到蛹,前三个阶段都得在水里待着,这就给了传统防御一个基础,清理积水确实能从源头减少其数量。 雇人挨家挨户“翻盆倒罐”清积水的“人海战术”,不仅耗时耗力,面对像树洞、竹筒这类天然孳生地,更是难以彻底清理。 正当陷入僵局之时,一支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张东京团队带领的“生物战部队”横空出世,他们带来了两款颠覆性的“秘密武器”。第一方面军,被称为“水中猎杀者”的,是华丽巨蚊的幼虫。 它们天生就是伊蚊幼虫的克星。团队在实验室观察发现,一条华丽巨蚊幼虫一辈子能吃掉80到100条白纹伊蚊幼虫,简直是精准的“猎杀机器”。它们喜欢的“阵地”与伊蚊幼虫高度重合,一旦投放进去,便能实现“驻扎式”的清剿。 这些华丽巨蚊长大变成成虫后,反而不吸血,人家“改吃素”,只喝植物汁液和花蜜,对人类和环境都是安全无害的“益蚊”。 光有“水中猎杀者”还不够,更有第二方面军:“基因渗透者”,绝育雄蚊。这支部队的生产基地设在东莞的中山大学“蚊子工厂”,这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工厂每周能生产出400到500万只白纹伊蚊雄蚊。 不过,这些雄蚊都经过了特殊的“绝育手术”。工作人员先用仪器精准地将雌雄蚊子的蛹分开,确保混入的雌蚊比例不超过0.1%,再用X射线照射雄蚊,短短450秒便能让它们失去繁殖能力,却丝毫不影响其求偶交配的“本事”。 这些被释放到野外的“绝育雄蚊”会与野生雌蚊交配,让雌蚊产下的卵统统无法孵化,过去四年,在广州老城区的试点中,小范围释放绝育雄蚊后,雌蚊叮咬人的次数竟然下降了70%到80%。 现在,这座城市的联合作战计划正在佛山三水区南山镇部署。这个地方之所以被选为主战场,正是因为它树洞竹筒多,是传统战术难以攻克的“高地”,正好能成为新战术的理想试验场。 当地将采取“水空”立体化打击策略:“水战”是在各处积水“敌营”中投放华丽巨蚊幼虫,从源头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紧接着是“空战”,大规模释放绝育雄蚊,对成蚊进行“基因干扰”,使其后继无“蚊”。 当然,打赢这场“蚊子战争”,不能仅仅依靠“秘密武器”和生物部队。构建军民一体化防线才是最终制胜的关键。当地的医疗保障部队已经严阵以待,佛山全市指定了53家定点医院,预备了3600多张隔离床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病例。 医生遇到发烧、关节疼的病人,会迅速进行核酸检测,一旦确诊便安排隔离治疗,治疗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是退烧、止痛,大多数患者一周内就能康复出院,同时,也特别提醒老人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群体,一旦出现发烧、关节疼的症状,务必尽快就医。 更重要的是民众的防御阵线,家里安装纱门纱窗是第一道物理隔离防线,出门穿长袖衣服、涂抹驱蚊剂能有效减少被蚊子攻击的可能,而公众积极参与“翻盆倒罐”,清除社区积水,更是从根本上消除敌军的生存空间。 佛山三水的这场实战刚刚开始,后续效果如何,仍需持续观察。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以蚊治蚊”的思路,无疑为基孔肯雅热这类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开辟了全新的航道。 它代表着战略思想的升华,从过去“蚊子都该死”的旧观念中跳脱出来,学会区分益虫和害虫,“该灭的灭,该用的用”,精准识别并利用生态链中的平衡力量。这不再是“地毯式轰炸”的化学防治,而是转向用科学和耐心调整生态平衡的“特种作战”,追求长久的可持续胜利。 和蚊子的“战争”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这种对生态平衡的重新审视和智慧干预,或许才是最持久、最符合自然规律的解决之道。 信源:羊城晚报2025-07-29发布:【独家】“以蚊治蚊”战基孔肯雅热!中大团队将以绝育雄蚊与“蚊子天敌”守护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