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在经过多轮评

19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在经过多轮评定之后,由总干部部拟定的授衔名单新鲜出炉。[凝视] 1955年9月的一个午后,湖南宜章县的稻田里,一位黝黑瘦削的农民正弯腰插秧。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田埂边,车上下来几个穿制服的人。 “肖新槐同志,请您跟我们走一趟,中央有重要任务。” 周围的乡亲们都愣住了,这个每天和他们一起下地干活的老汉,竟然是传说中的志愿军军长? 肖新槐放下手中的秧苗,在田边的水沟里洗了洗手,平静地说:“等我换件衣裳。” 这一幕,成为1955年授衔史上最特别的场景。 肖新槐1907年出生在宜章县一个贫苦农家,9个兄弟姐妹只活下来2个,9岁丧父后,他靠砍柴卖钱维持生计。1927年湘南起义爆发时,20岁的肖新槐扛着一杆梭镖,徒步走了20里山路参军。 在井冈山的反围剿战斗中,肖新槐因作战勇猛被战友们称为“肖猛子”。一次夜袭敌军指挥部的战斗中,他带着敢死队员用竹梯爬上城墙,打开了突破口。 真正让他声名大震的是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担任红九军团先锋团团长的肖新槐,奉命在界首渡口掩护主力部队渡江。800名战士在他带领下死守阵地四天四夜。 当援军赶到时,阵地上只剩下30多人,肖新槐因失血过多昏倒在战壕里。多年后周恩来提起这场战斗,仍然感慨万分。 抗美援朝战争中,肖新槐已是第66军军长,面对美军的机械化优势,他创造性地运用坑道战术,在云山一带构筑了完整的地下工事体系。 1951年第五次战役中,当美骑兵第1师的坦克集群发起冲锋时,志愿军战士突然从地下坑道涌出,与敌军展开贴身肉搏。这次战斗让美军首次出现成建制的溃退。 彭德怀在作战总结中特别提到:“66军的战术运用有了显著进步。” 1953年,身上带着17处战伤的肖新槐回国疗养,组织上准备让他担任军区司令员职务,却被他婉言谢绝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现在该回家种地了。” 肖新槐回到宜章老家,住进了那间漏雨的祖屋。县里给他安排的干部住房,他坚决不要。每天天不亮,乡亲们就能看到这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 最让当地干部头疼的是他的“倔脾气”,按照政策,他每月可以领取4斤猪肉、15个鸡蛋的特供票证,但这些票证在他那里放了三年都没动过。 平时家里吃肉,都是他到河里捞些小鱼小虾,县长来慰问送的礼品,他非要按市价给钱。有一次邻居家孩子生病,他连夜走了20里山路去请医生,却坚决不肯用公家的车。 “我已经不是军长了,不能享受特殊待遇。” 1955年授衔前夕,总干部部开会讨论授衔名单,按照规定,已经退役的军官不在授衔范围内,肖新槐的名字被划掉了。 朱德知道这件事后,专门找到毛主席:“这个红九军团的老兵必须要有军衔,他的功劳不能被忘记。” 经过军委特别研究,决定给肖新槐授予中将军衔。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专车到田间接人的场景。 9月27日的授衔仪式上,当彭德怀将中将肩章戴在肖新槐肩膀上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穿着朴素中山装的“农民将军”,成为授衔仪式上最特别的风景。 仪式结束后,肖新槐立即返回家乡。他把将军礼服小心地收进樟木箱里,第二天又扛着锄头下地了。 村里人问他:“你现在是将军了,还要种地吗?” 肖新槐笑着说:“将军也要吃饭,粮食还得靠咱们种出来。” 从此以后,宜章县的农田里多了一位特殊的农民——中国唯一一个白天种地、晚上还要处理军事文件的将军。 1980年,73岁的肖新槐病重住院。他把儿女们叫到床前,拿出一个装得满满的存折:“这里有6万块钱,一半交党费,一半给家乡修路。” “那些勋章捐给博物馆吧,让年轻人看看。军装送给文工团当道具也行,别浪费了。” 临终前,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把我的骨灰撒在烈士陵园里,再撒一把井冈山的土进去。我想和那些没能回来的战友们在一起。” 在那个将星云集的年代,肖新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从指挥千军万马的军长到田间的老农,再到重新戴上将星,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今天当我们谈论“奋斗”和“初心”时,这位“农民将军”的故事是否给了你一些思考?在你心中,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什么样的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   信源: 澎湃新闻——【教育整顿·党史学习】开国中将:肖新槐;湖南日报——湘籍将帅 辉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