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捕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她,还轻蔑道:“你招不招?”见女子害怕地颤抖着,他又把烟头烫在她的锁骨上!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厦门,表面灯红酒绿的舞厅里暗流涌动。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盯上了一个特殊目标,25岁的舞厅交际花刘惜芬。 这个总穿着高跟鞋、涂着红唇的姑娘,总能让国民党军官们争相献殷勤,没人想到她旗袍下藏着的竟是一颗赤诚的革命之心。 毛森是军统大佬毛人凤的亲侄子,出了名的冷血无情。他眼里只有权力,对美色毫无兴趣。 当刘惜芬的真实身份暴露时,这个特务头子亲自带人冲进舞厅抓人。舞池里的音乐戛然而止,高跟鞋踩碎的红酒杯像极了即将流淌的鲜血。 审讯室里,毛森用刀划破刘惜芬的旗袍,他冷笑着把烟头按在姑娘雪白的锁骨上,皮肉烧焦的气味弥漫开来。 刘惜芬咬破嘴唇也没吭声,这让毛森恼羞成怒。他使出了军统最毒辣的目刑,当着刘惜芬的面,把她的狱友用藤条抽打,再把竹签钉进手指。 鲜血顺着竹签滴落时,毛森凑到刘惜芬耳边:"说出来,给你个痛快。"回应他的是颤抖却坚定的《国际歌》旋律。 这歌声让特务们慌了神,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娇弱的舞女,骨子里比钢铁还硬。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刘惜芬就利用交际花的身份,把国民党在厦门的布防图送出了城。 而她经手传递的情报,救下了上百名地下党员的性命。 当年在舞厅里,刘惜芬总爱穿大红色的高跟鞋。有军官问她为什么偏爱红色,她笑着晃了晃酒杯:"像不像黎明前的霞光?"现在想来,这句话藏着多少隐喻。 被捕前夜,她本可以跟着联络员撤离,却坚持要回去销毁最后一份名单。 战友拽着她不肯松手,她掰开对方的手指:"总得有人替黎明守夜。" 厦门档案馆至今保存着当年的审讯记录,泛黄的纸页上还能看出血迹。记录显示刘惜芬受过七次重刑,包括烙铁、电椅和老虎凳。 最残忍的是,特务们把她的长发绑在刑架横梁上,只要低头就会扯掉头皮。即便这样,她也没供出任何一个同志的名字。 行刑那天是1949年10月16日,厦门解放前夜。刽子手后来交代,刘惜芬走向刑场时忽然转身,对着东方的晨曦整理好破烂的衣衫。 她问行刑队借了根火柴,点燃最后一支烟,火光映亮了她满是伤痕的脸。 枪响时,厦门港传来了解放军的炮声,仿佛在为这位女英雄鸣枪致哀。 如今中山公园的三角梅年年开得血红,老厦门人说那是烈士的魂灵在守望这座城市。 当年和刘惜芬单线联系的老交通员回忆,姑娘最爱说天亮前最冷,可她用体温融化了多少寒夜。 在白色恐怖最猖獗的年代,这些地下党员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明知飞向火光会死,依然前赴后继。 厦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刘惜芬的雕像永远25岁。她脚上穿着红色的高跟鞋,底座刻着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请替我看看新中国的朝阳。" 每年清明节,总有人在她墓前放一支口红,色号就叫黎明红。 信息来源: 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厦门地下党斗争史》 央视新闻报道《永不凋谢的玫瑰——记厦门地下党员刘惜芬》 《福建日报》专题《解放厦门中的红色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