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柬泰和谈开始,中美代表获同等待遇,东盟一碗水端平   当地时间7月28日下午,柬

柬泰和谈开始,中美代表获同等待遇,东盟一碗水端平   当地时间7月28日下午,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与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主持下,正式展开停火谈判,会场就设在安瓦尔的官邸。   从规格来看,不光是柬泰两国带着诚意来了,中美也都到场,而且是平起平坐。   别小看这一场谈判,距离柬泰边境冲突爆发还不到72小时,枪声刚停,和谈就开,这节奏在东南亚,甚至全亚洲,都是少见的快。   而且这不是一般的外交座谈,而是实打实的元首级对话。要知道,在东南亚传统中,能把会谈地点设在总理官邸,已经说明这场会谈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不是走个过场。   中美代表也都来了。但这次,不是谁压谁,也不是谁做主导,而是左右各一边,桌子一样大,椅子一样高。用一句大白话说,东盟真把这一碗水端平了。   尤其是对比美国此前媒体口中所谓的“主导调停”,这场面多少有点落差。美国带着关税威胁上桌,36%的关税牌没少打,连佛罗里达州的鲁比奥都亲自打了电话,施加压力。   而中国这边,王毅一句“殖民遗留问题需冷静处理”,汪文斌则在会前直接提出“建设性分歧弥合建议”,一个硬一个软,态度算是摆得明明白白。   这一场景的背后,其实藏着东盟的一套操作逻辑。马来西亚外长早就表过态:“东盟内部的事,东盟自己解决。”   这句话不是讲给中美听的,是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这次双邀请制,就是不给任何一方在场上独挑大梁的机会。你来可以,你不能越俎代庖。说白了,东盟要的是区域主导权,不当任何大国的附属。   再看经济这块,中国去年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了6.99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彼此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再看看美国,虽然在东南亚的直接投资不算少,占比也有18.7%,但那点数字放在整体盘子里,只能说有点分量,不算压舱石。   所以,东盟如今的平衡术,其实就是在经济蛋糕和政治空间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靠谁也不丢谁的活法。   历史问题当然也不是今天才有。这次柬泰矛盾的导火索,依旧是柏威夏寺争议。这座寺庙背后,是法暹条约留下的一堆麻烦。   国际法院1962年是判给了柬埔寨,但泰国一直不服,边界线划来划去,谁都说自己有理。   这么多年下来,边境线上的非军事区建设一直滞后,过去十年里,光是公开报道的武装冲突就有六次。别看现在谈得热闹,前线随时可能又擦枪走火。   这才有了今天的“和谈不等于解决”。泰国方面依旧坚持“哪怕一寸土地也不能让”,而柬埔寨则反复指责泰方“口头承诺不兑现”。   就连美国也承认,部分前线部队“未能完全执行停火指令”,存在技术性失控的风险。换句话说,谈归谈,打不打还得看前线的枪口抬不抬得起来。   不过,这次会谈也不是毫无意义。东盟以这次事件为契机,重启了防长、外长和总理三级沟通机制。   以往大家都是各管一摊,现在终于坐下来拉通了线。看着像是危机应对,其实是制度升级。这才是“东盟方式”的真正升级版。   这种机制,放眼全球南方国家,也能找出相似的路径。比如非洲联盟在苏丹问题上的介入,同样是小国集团在主权与干预之间找平衡。   东盟这次,把中美代表安排得对等,让物理布局成为一种政治信号。这不是摆场子,是在告诉世界,有规矩,有制度,谁来也得按这套走。   信息来源: 《柬泰“面对面”会谈同意停火》——环球时报